減碳增匯 新北發展永續農業

分享:
0:00
volume_up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26日於市政會議上說明在青年、智能及工程上推動韌性農業及淨零碳排成果,以計畫性植樹每年增加148萬噸碳匯,同時協助青年投入農業,青農青漁人數逾16,000人,佔全市農漁民2成。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農業局以「農業健康式」為主軸推動各項政策,減緩氣候變遷對農業衝擊,透過淨零碳排發展永續農業,同時將產業導入智能科技,打造農業健康市。2026年將打造4處萬金杜鵑AI美學展示苗圃、累計種植1,100萬株灌木,並翻轉全市28處漁港及累積改善250座全齡特色共融公園。

協助青年投入農業,青農青漁人數逾16,000人佔全市農漁民2成。(圖/新北農業局提供)

淨零碳排創農業永續

為降低氣候變遷對農業影響,透過「減量」、「增匯」、「循環」及「綠趨勢」四大主軸,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新北市推動有機友善耕作,栽種面積達639公頃,每年可減少445公噸碳排放,同時以計畫性植樹,每年增加148萬噸碳匯。近年來更鼓勵筍農使用碎竹機破碎老竹避免焚燒產碳排,每年處理1,854公噸老竹,減少碳排1,208公噸,破碎後的老竹可做為生物燃料或土壤有機肥施用,轉換成黃碳儲於土壤中,達到循環永續農業,同時也可利用做為綠竹栽培版及纖維板或餐具使用。

農業局今(26)日於市政會議簡報。以計畫性植樹,每年增加148萬噸碳匯。(圖/新北農業局提供)

另外,在行政作業中也秉持減碳精神,新北市每年約有140件水土保持計畫申請案件,每1件申請案件約使用1.5箱A4紙,為減少紙張耗損,推動水保審查業務數位化,每年可減少50萬張紙消耗,減少約9500公斤碳排放,同時也以智能整合搭配Linebot推播案件審查進度。

為減少紙張耗損,推動水保審查業務數位化。(圖/新北農業局提供)

美學工程提升心靈及環境健康

為照顧市民心靈健康,農業局景觀處針對49條重要道路進行綠美學施作,亦改善公有閒置空地及新北綠家園共17處,其中府中雙城-站前廣場獲「2023第11屆台灣景觀大獎」的公園綠地/公共開放空間類佳作獎,5年來累計種植逾800萬株灌木,預計2026年將累計種植1,100萬株,固碳量超過9萬噸/㎡。

以計畫性植樹,每年增加148萬噸碳匯。(圖/新北農業局提供)

另外,農業局推動「萬金杜鵑」品牌,在萬里、金山道路廣植超過10萬株杜鵑,瑪鋉溪畔種植杜鵑營造2萬株杜鵑花海,同時於春天辦理花展,品牌獲5項國際獎項肯定,讓杜鵑之美躍上國際,今年較去年觀展人數成長近2倍,年銷售量增加2成,已創造超過7億產值。

預定於2026年於萬里金山地區打造4處「萬金杜鵑AI美學展示苗圃」。(圖/新北農業局提供)

為兼顧環境健康,預定於2026年於萬里金山地區,打造4處「萬金杜鵑AI美學展示苗圃」,苗圃生產結合智能環控,協助產業轉型觀光苗圃,預計展示上百種杜鵑,同時也作為復育臺灣原生杜鵑基地,重現原生種之美,苗圃展示區將提升品牌效益超過10億商機,同時也讓生產與生態共好,讓市民心靈健康也讓環境健康。

萬里、金山道路廣植超過10萬株杜鵑,瑪鋉溪畔種植杜鵑營造2萬株杜鵑花海。(圖/新北農業局提供)

推動韌性農業 促青年回流

為提升新北市農業韌性,穩定農產品質及供給,減緩氣候變遷衝擊,農業局協助青年投入農業,協助包裝設計、場域改善、品牌塑造、通路開拓及食農教育推廣等,5年來培育將近100名食農教育師資,青農青漁人數超過16,000人,佔全市農漁民2成以上。也透過辦理各式評鑑、開發加工品,來提高農產需求及品質,讓民眾吃得安心健康,像是新北市綠竹筍面積及產量為全台最多,日前新北筍農亦獲全國綠竹筍評鑑三冠王,品質全台最佳。

新北農業局鼓勵筍農使用碎竹機破碎老竹避免焚燒產碳排。(圖/新北農業局提供)

目前新北市設有21家社區小舖、19處希望市集及9處農會超市,為讓民眾可就近購買到新北市各區農特產品,農業局導入線上平台串接新北21家農漁會物流系統,讓民眾可在家線上下單購買全市農漁產品,並於鄰近農漁會據點取貨,增加民眾購買意願提升農漁產需求,預計2026年全市30家農漁會物流系統串接完成。

民眾可在家線上下單購買全市農漁產品,並於鄰近農漁會據點取貨。(圖/新北農業局提供)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