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華府智庫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17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因為北京政府在技術與融資上的廣泛支持,大陸在發展高科技核能方面領先美國15年。
《路透社》報導,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ITIF)的報告指出,大陸興建中的27座核反應爐,平均建造時間約7年,速度遠比其他國家快。
報告指出:「隨著時間進展,大陸快速建置日益現代化的核電廠,其經濟規模和邊做邊學的效應愈來愈明顯,這代表大陸企業未來將自該領域的漸進式創新中獲得優勢。」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核能電廠群,拜登總統的政府認為幾乎零碳排的電力來源對於遏制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但在超出預算數十億美元,而且延遲數年後才運轉的喬治亞州2座大型核電廠,2023年和2024年分別上線後,美國就沒有再建造核子反應爐。原本計劃在一座美國實驗室興建的一座高科技電廠也在去年取消。
大陸的國有銀行則可提供低達1.4%的利率,遠低於西方經濟體的貸款利率。核能產業受惠於國家的持續性支持與在地化策略,這些措施也讓大陸的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等領域處於主導地位。
全球首座號稱第4代的高溫氣冷反應爐去年12月在山東石島灣核電廠投入使用。中國核能協會稱該計畫共開發2200餘組「世界首創設備」,設備國產化率達93.4%。
這種高科技反應爐的支持者表示,它們比現有的核電廠更安全、更有效率。不過批評者表認為,有些新反應爐會帶來擴散和物質風險。
中國核能協會警告,核能零組件生產嚴重過剩,「過度競爭」壓低了價格並造成損失。
該報告作者伊佐(Stephen Ezell)指出,倘若美國認真看待核能,就應該制定一項強而有力的國家戰略,其中包括加強研發投資、識別與加速看好的技術,支持高技術人才發展。
伊佐指出,「美國雖落後,但肯定可以在技術迎頭趕上」。美國能源部未對上述報告發表評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