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醫界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不僅有助減重,還與大腸癌死亡率下降有關聯。根據最新研究顯示,使用瘦瘦針的大腸癌患者,5年死亡率僅約15.5%,而未使用者則高達37.1%,差距超過一倍,此發現引發醫學界高度關注。

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了這項發表於2025年11月國際醫學期刊《Cancer Investigation》的研究。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團隊追蹤超過6800名大腸癌患者,發現瘦瘦針使用者與未使用者在存活率上有顯著差異。
研究者推測,瘦瘦針與抗癌效果的連結可能與體內「微環境」有關。王思恒解釋,肥胖常伴隨全身性慢性發炎與代謝壓力,而GLP-1類藥物能有效改善這些問題,間接影響腫瘤生長環境,進而可能提高患者存活率。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結果顯示,在BMI超過35的重度肥胖患者身上,瘦瘦針的效果更為明顯。王思恒在社群平台表示,這可能是因為這類患者原本的發炎及代謝壓力最高,藥物介入後「體質逆轉」的幅度更大,因此在死亡率上呈現更顯著的差異。

然而,王思恒也提醒,該研究為觀察性設計,僅能證明瘦瘦針與大腸癌死亡率下降之間存在「關聯性」,尚無法證實瘦瘦針能直接治癌。要確認兩者的因果關係,仍需更多嚴謹的臨床試驗。
王思恒強調,預防癌症的基本方法仍是維持健康體重、改善飲食、規律生活,並依照醫療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不過,對於那些努力控制飲食卻仍苦於肥胖,甚至不幸罹癌的高風險族群而言,這項最新發現已為他們帶來更多治療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