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暗中出重手?新台幣驚傳「2天內恐怖暴升9%」!內幕曝光

分享:

最近英國財經媒體權威《經濟學人》,直接點名新台幣匯率長期偏低,就是造成「台灣病」的關鍵因素。臉書財經粉專「股人阿勳」表示,這篇報導與美國財政部網站14日刊出「台灣央行承諾避免操縱匯率」時間點差不多。聲明發布後不久,新台幣兌美元在傍晚時段一度上漲2%,從 31.18 升到 30.75,市場反應非常直接。

最近英國財經媒體權威《經濟學人》,直接點名新台幣匯率長期偏低,就是造成「台灣病」的關鍵因素。(圖/資料照)
最近英國財經媒體權威《經濟學人》,直接點名新台幣匯率長期偏低,就是造成「台灣病」的關鍵因素。(圖/資料照)

​「股人阿勳」今天 (15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為什麼說台灣的匯率「偏低」?《經濟學人》引用兩個國際常用的模型,先是大麥克指數指出新台幣被低估 55%,全球最嚴重。其次彼得森模型點出,自 2008 年起平均低估 24%。也就是說,以台灣現在的經濟實力、物價與出口能量,新台幣理論上不該這麼便宜,但台灣央行總說自己是「順勢調節」。問題是,外匯存底從 1998 年的 900 億美元,一路累積到現在快 6000 億美元,佔 GDP 七成,還呈現明顯的「只進不出」。

央行。資料照片
​「股人阿勳」認為可能有2個原因,讓央行不願意讓台幣升值。 (圖/資料照)

​「股人阿勳」指出,匯率偏低帶來的三大副作用,包含房價被推高、 台灣人變相「全民補貼進口」、 民眾感受不到經濟成長果實。​「股人阿勳」更指出,金融體系的隱藏風險更大,2012 年後,央行開始減少將外匯順差投入海外,改成由壽險業大量買海外美元資產。但壽險保單多是新台幣計價,這造成什麼問題?只要新台幣大幅升值,保險公司手上的美元資產就會瞬間縮水。經濟學家預估: 未避險部位可能高達 2000 億美元、這相當於 台灣 GDP 的四分之一、已經達到「太大不能倒」的級別,換句話說,一旦匯率大幅轉向,台灣的金融體系會很痛。

為​什麼央行不願意讓台幣升值,​「股人阿勳」認為可能有2個原因:首先是國安因素,守住外匯存底就是護城河,台灣不是 IMF 成員,外交也相對孤立,因此外匯存底被視為「緊急狀況的防火牆」。1997 年金融風暴時台灣安然度過,更強化這個思維。其次是出口業者強烈反對,特別是傳統製造業、半導體大廠,這些產業高度依賴外銷,新台幣一升值,獲利等於被壓縮。

「股人阿勳」強調,美國壓力越來越大,今年 5 月傳出美國要求台灣讓匯率升值,結果新台幣兩天內暴升 9%,顯示匯市對外力非常敏感。台灣長期的低匯率政策,就像打了一劑「經濟止痛藥」,短期維持出口競爭力,但隨著美國壓力、全球供應鏈變化、以及壽險業美元資產的沉重包袱,遲早得面對這個長期被忽略的匯率難題。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