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川會沒談台灣!中美釋放震撼信號?旅美學者:台灣要做好最壞準備

分享:

後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30)日於南韓的峰會結束後,川普說,雙方在「在許多事項上達成共識」,並強調沒有談到台灣。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直言,對了解中美互動的人來說,「不談」本身就是一種信號。台灣只能針對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而不是只討論最樂觀的劇本。

川普今和習近平會面。(圖/美聯社)
川普今和習近平會面。(圖/美聯社)

對於習川會的結果,翁履中也隨即在臉書發文表示,這場習川會,看似氣氛熱絡,實則更像一場「確認會」,而不是一次試圖「突破」的峰會。雙方各自帶著劇本上場,川普需要「交出外交成績單」,習近平則希望「釋出善意、穩定市場,但不讓步」。結果是:兩人都各取所需,拿回一些政治資本,但真正的結構性矛盾完全沒動。

翁履中指出,川普要成績,北京給面子。美國毒品問題嚴重,芬太尼(Fentanyl)早已成為選戰焦點。中國大陸是主要化學原料來源國,這次川普以「減關稅」交換北京「強化管制」,對川普而言,這是可被包裝成「讓中國大陸讓步」的外交成就。但事實上,這只是象徵性的動作,中國大陸早已設立芬太尼出口監管制度。真正的關鍵在於:川普早在幾個月前就設好這個談判陷阱。川普先喊出「因為芬太尼所以要加徵懲罰性關稅」,再藉與習會面「取消懲罰稅」,製造「成功談判」的印象。這是典型的川普式劇本:先製造問題,再宣告自己解決問題。

川普30日結束與習近平會談後,稱此次會晤是「巨大成功」。(圖/美聯社)
川普30日結束與習近平會談後,稱此次會晤是「巨大成功」。(圖/美聯社)

至於中國大陸,翁履中直言是「有聲無實」讓步,他說北京這次配合了兩個項目:大豆與稀土。大豆採購,是低成本的政治禮物:能滿足川普農業州選票,卻不傷中國大陸戰略。稀土出口鬆綁,則是「信號型操作」:穩住市場、緩解緊張,但北京保留隨時再收緊的彈性。這樣的手法,其實是北京慣用的「戰略退半步」模式:表面妥協,實質維持主導權。這次會談,北京給了川普一點「面子」,卻沒給他真正的「籌碼」。

翁履中進一步指出,台灣議題沒說出口,不代表不存在,很多人關心:川普到底有沒有談台灣?官方說法是「台灣被排除在談判桌之外」。但對了解中美互動的人來說,「不談」本身就是一種信號。對北京而言,當前首要任務是「穩定交流氣氛、重塑國際信任」。既然中國大陸對自身國力更有信心,就不急著拿台灣議題開刀。對川普而言,台灣是「高風險、低收益」的話題,一旦處理不好,會得罪北京、又引起台北緊張,不如避談。所以,雙方選擇「經濟優先、政治延後」的互動,也是一種暫時的「戰略冷卻」。北京要維穩市場,華府要避免摩擦。這次川習會的真正目的,是「止血不對抗、降溫不退讓」。北京的沉默,不等於軟弱。

翁履中提醒:政策判斷不能建立在單一假設上。作為政策決策者,面對國際局勢,台灣只能針對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而不是只討論最樂觀的劇本。北京的沉默,也可能是一種戰略耐心。它未必是退縮,而是選擇「等對手自亂」。當中國大陸的戰略節奏進入「穩步推進」階段,它或許認為,等美國陷入內部政治混亂或選舉焦慮,再提出要求,籌碼反而更大。所以,不提台灣,不是放棄;而是把這張牌留到更有利的時刻。翁履中最後強調,這場會談的本質,是兩大強權「換了一種不著痕跡的對抗方式」,讓外界去揣測美中競爭!這場競爭沒有結束,也不太可能這麼快分出高下,但雙方進入了「帶笑的冷戰」階段。川習各自笑容背後,盤算的都是雙方該如何延續這場拉鋸。

留言衝人氣 8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