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男血便!照大腸鏡驚見「8公分糜爛物」罹癌 醫師曝關鍵作息

分享: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

一位30歲男性長期有血便症狀,經醫師做電腦斷層後發現,體內竟長了8公分糜爛物,隨後確診為癌症,不過該患者不菸不酒,為什麼會罹癌呢?醫師陳榮堅點出1關鍵。

有位30歲男性長期大血便,經檢查後發現八公分大糜爛物,最後確診為癌症。(示意圖/資料照)

外科醫師陳榮堅於臉書上指出,有很多年輕人發現有血便時,大部分都會覺得是痔瘡。有位將近30歲的男性,一直反覆有血便的狀況,該患者也是把血便當做是痔瘡在治療,但兩年間有幾次血便得比較嚴重,醫生建議他要去做大腸鏡檢查,他卻嫌麻煩加上工作忙碌,一直沒有給醫生檢查。

陳榮堅透露,直到有一天該患者在家突然臉色蒼白、全身無力,被送來急診。做完抽血檢查後,發現血色素才七點多;患者在急診會診時卻說,他痔瘡流太多血,導致休克,要緊急幫他止血。

陳榮堅表示,但他去急診檢查,幫患者肛門指診的時候,發現裡面其實算乾淨,沒有很嚴重的血便,所以就先輸血、收住院。之後幫患者做大腸鏡,發現在大腸跟小腸交界的地方,有一團糜爛的東西;經電腦斷層後,那一塊糜爛的東西往外長,整個約8公分大,後來切片確定是癌症。

陳榮堅點出關鍵,該患者沒有特殊的病史,也不抽菸、不喝酒,唯一的差別是,原本大學畢業後是一般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後來他希望未來能更有發展性,換了工作變成輪班制,需要早晚班輪替,很難調整生理時鐘,導致他的睡眠品質很差。

陳榮堅說,美國有一項研究指出,75-80%的癌症是可以透過行為來預防的,其中「睡眠」佔了很重要的因素。也有研究去測睡眠充足與睡眠不足的人,發現身體的發炎反應是不一樣的,所以有時候前一晚睡不好,隔天就容易全身痠痛不舒服,如果這時候去抽血,其實會看到一些異常的數字!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