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踏回職場的第一步 職能治療師:4種訓練幫助患者提升獨立動機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我想回去工作,但我很擔心現在的狀況可以勝任嗎?該怎麼和同事相處?」、「接著我回去學校,我害怕同學知道我有這個病。」在醫院病房裡很常聽到類似的話語,對他們來說,除了面對疾病的困擾外還需要小心翼翼的不讓主管、同事或同學們知道自己和大家不同。

隨著病情恢復到一定程度,大多數年輕的患者都渴望能回到工作岡位,除了面對個人健康狀態及心理因素,也與一般人一樣在職場上遇上各種壓力,患者遇到的困難往往會比協助的更多,若遇上污名化、歧視問題,那回歸社會的難度堪比登天。

衛福部桃園醫院精神科醫師張芷瑄表示,工作能讓我們從中找到自我價值與自我掌控感,從疾病復健的角度來說,也能協助患者維持規則的生活步調以及足夠的社交刺激。職能治療師徐仲毅表示找出適合參與工作訓練之患者做工作訓練並於結束後接續社會就業資源,是我們能夠提供的協助。透過模擬工作逐步學習工作態度及技巧,並慢慢適應並建立信心,工作訓練是回歸職場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不只可幫助患者克服疾病的阻礙,也能提早發現就業困難。具有基本的能力再回歸就業競爭,患者能較有自信的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業,或透過市府支持性就業協助,由就服員陪伴尋找工作、與雇主溝通等,依據工作分析及職務再設計,協助患者克服工作上的困難。

職能治療師吳青燕表示,桃園醫院精神科不單純專注在照顧護理,還做了小規模的工作訓練,協同醫師、職能治療、臨床心理之專業,兼顧心理、社會功能,幫助患者提升獨立動機、增加自我生活與照顧的能力與信心,減少被照護需求,改變只能被動的被照顧的角色,讓患者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中找到自我價值。

民國104年公布之「長期照顧服務法」到「長照2.0」心理疾患一直都在其服務範疇,需求量一直不少,但現行資源及族群特性讓這樣長照服務一直無法有所突破,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王紹丞表示,希望能持續推廣精障長照服務,逐步完善長照需求,結合衛生局及社會資源,使現有長照服務人員加強照顧精神病人知能,使心理疾患之長照服務融入於現有長期照顧體系。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