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積極推動居家醫療,今年前三季使用人數已逾八萬人,但居家安寧僅占一成三。專家指出,居家安寧比例偏低並非需求不足,而是基層診所面臨管制藥物取得困難及醫師給付不足等問題,使服務難以擴大。

健保署統計顯示,今年一到九月投入居家醫療的團隊已達二三四個,較去年增加二點二倍,參與醫事機構更增加四點四倍,顯示需求大幅成長。目前使用居家醫療者中,重度居家醫療占最大宗有四成六,居家醫療占四成一,而居家安寧僅占一成三。
根據《聯合報》報導,台灣居家醫療醫學會理事長王維昌表示,居家安寧占比低並非需求少,而是投入服務的基層診所面臨「管制用藥取得不易」的困境。安寧過程中常用的止痛劑「嗎啡」等管制藥物,在假日或夜間常面臨難以領取的窘境。他呼籲衛福部能開放於急診或假日急症中心領藥,以解決這一問題。

王維昌進一步指出,居家醫療需求雖然日益增加,但衛福部給予居家醫療團隊的給付明顯不足。許多資深醫師是咬牙堅持提供服務,一天跑最多四到五處,所得給付可能還不及一個上午診次。他認為政府應檢討給付問題,才能吸引更多醫療人員投入。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則表示,雖然目前已有眾多醫師與醫療機構投入居家醫療,但真正能深入社區、提供連續性照護的團隊仍屬少數。他指出,過去一年從北到南已有指標性醫療團隊出現,可望引領更多單位投入,讓服務能由廣而深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