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將於26日召開今年度的最低工資審議會,各界都在看是否會挑戰「連10漲」,不過企業界則憂心,恐會造成營運成本加劇。經濟部長龔明鑫上任後首場「部長媒體交流會」上表示,現階段國內各產業發展程度不一,落差情況依舊存在,尤其中小微企業面臨關稅挑戰更不容忽視,經濟部將在審議前向委員會表達企業界的看法。

龔明鑫在交流記者會提到,完全尊重最低工資審議結果,但在決定之前,經濟部還是會表達企業界想法。
龔明鑫指出,上半年台灣總體經濟表現不錯,若按照公式理應要調整基本工資,儘管高科技產業表現亮眼,甚至居於全球領導地位,但另一方面,傳統中小企業依舊面臨諸多挑戰與困境,尤其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出口導向型企業就造成嚴重衝擊。龔明鑫強調,最低工資調整不應一體適用,而應考量不同產業的發展落差與承受能力。

龔明鑫提到,經濟部目前已經推出多項政策,欲協助中小企業轉型和升級,不過經濟部仍會努力爭取,將這些產業落差、訊息提供給審議會的委員了解。龔明鑫重申,「完全尊重最低工資審議結果,但在審議前,我們會把企業界的聲音傳達給委員會」。
事實上,自2016年以來,最低工資已連續9年調漲,現行最低工資為月薪28,590元、時薪190元,調幅若以今(2025)年為例,月薪由去(2024)年的27,470元調升至28,590元,調幅約為4.08%,時薪則由183元調升至190元,調幅約在3.8%,今年調幅可望落在4%左右,如審議後確定調漲,將是連10年調漲最低工資。

表定每年第三季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議,今年將於26日上午10時召開,將邀集勞、資、政、學四方委員共同審議,面對資方喊話「凍漲」,仍學者表示,各國訂定最低工資都是為保障基本生活成本,審議仍應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