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人就有1人有「腸躁症」!醫:吃藥以外你該知道「這7件事」

分享:

記者藍麗琪/綜合報導

每個人都有過腹痛不舒服的經驗,有時是腸道累積糞便太多,有時是吃東西不慎所致,只要不是太嚴重,大多服藥後休息一下就能緩解,但有些病症並非吃藥就能解決,而且還會拖泥帶水很長時間。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表示,在大腸直腸外科門診中,除了痔瘡之外,就屬腸道疾病最為熱門,其中詢問度最高的就是「腸躁症」,保守估計每5人個之中就有1人有這個困擾,有些人甚至已罹患輕度腸躁症而不自覺。

腹痛不舒服的經驗人人有,很多人有「腸躁症」卻不自知。(圖/翻攝自黃郁純臉書)

黃郁純醫師在臉書粉專《痔零姊姊 黃郁純醫師 良好生活 I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女醫 痔瘡手術》發文指出,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屬於功能性腸胃疾病,意思是腸胃道看起來沒有結構缺陷,卻發生的腸道功能異常。

黃郁純醫師解釋,腸躁症最主要的病徵是腹脹、腹悶痛、腹排氣,再來有些人會一下便秘、一下又腹瀉,讓人摸不著頭緒。要評估患者罹患腸躁症的嚴重程度,大致就是以那些病徵出現的比例和頻率而定;因此黃郁純醫師特地整理了「你不知道的腸躁症7件事」讓大家對這個病症能多些瞭解。

腸躁症吃藥未必有效,要知道關於腸躁症的7件事。(圖/翻攝自黃郁純臉書)

~你不知道的腸躁症7件事~

✅ 每5人就有1人:有2成的人罹患腸躁症其實是保守估計,近年的精緻飲食習慣與高生活壓力的影響,真實人數應該還會更多,同時有不少隱性患者更難發覺,有些人在年輕時可能已罹患輕度腸躁症而不自覺,帶著病症就這樣一天過一天、一年過一年。

✅ 氣精神讓它噪動:普遍常有壓力引發腸躁症的說法;腸道被視為第二大腦,大腦和腸消化道兩器官間的溝通橋樑,包含了腸道裡菌叢的各種千變萬化,同時也會影響大腦與消化道之間的連結,所以有時有些人出外旅遊住宿會因認馬桶,完全沒有便意,就是類似的道理。

✅ 腸漏症是它閨蜜:其實腸躁症還算好辨認的,最終的大魔王是腸漏症,因為它的病徵超多,幾乎都跟腸躁症重疊,而且有腸躁症的患者多數也合併罹患腸漏症,不僅會造成全身慢性發炎,很多檢查不出來的疾病也拜腸漏症所賜。

✅ 就愛過敏食物:腸躁症患者服藥其實都只能暫時緩解;腸躁症是一種長期性、不規律性的腸道疾病,伴隨著生理與心理兩類因素交叉或分別導致,過敏性食物就屬其中一環,例如酒精、炸雞、麩質食物、辛辣、易脹氣食物,還有難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是。

✅ 腹悶脹氣是常態:腸躁症主要病徵是脹氣,嚴重者甚至腹脹如懷胎一樣,脹到讓人難以忍受,解決方法則是減少脹氣食物的攝取,包括豆類、花椰菜、燕麥產品等,而且顛覆一般常識,若一次攝取大量高纖維食物,反而會成為腸躁症的幫兇,助長不適症狀。

✅ 50歲之前易發作:腸躁症的程度有輕重不同,有些人終其一生也沒發覺,有些人可能30歲左右就有嚴重症狀,腸躁症的成因其實離不開生活作息與精神壓力這兩個層面,一旦某方出現失衡狀態,就有可能會在腸道中展現出來,這與一些中醫的邏輯相似。

✅ 吃錯益生菌:近年民眾開始注重保養,坊間也有多樣化的益生菌產品,像是保健食品、乳酸菌、優格等,但很多患者反應,吃了這麼多益生菌,怎麼對於改善腸躁症的效果不大,推測應該不是吃的數量、成分含量的問題,而是要先清楚自己腸道缺少了什麼菌。

黃郁純醫師補充,有腸躁症的患者不必太擔心,雖然腸躁症無法根治,吃藥也只是初步緩解,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慢慢改善過敏的腸道,用耐心與細心呵護它,就能盡量盡減少發作的次數與嚴重程度。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