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憲法法庭日前針對死刑釋憲案作出「部分合憲」的宣布,限縮死刑適用範圍,但外界多解讀為「實質廢死」,法務部、司法院將在明(7)日的專案報告提出修法提高無期徒刑假釋門檻,訂定「特殊無期徒刑」或「更長期有期徒刑」。對此,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認為,這恐引發「3個後續效應」,也會更進一步壓縮法官判死的空間。
法務部在書面報告列出3項重點,將修法保障精障者人權,只要行為人在犯罪時、審判中甚至定讞後,有精神疾病或心智缺陷,皆不得判處、執行死刑。另為平衡死刑條件限縮,法務部也將修法提高無期徒刑假釋門檻,訂定「特殊無期徒刑」或「更長期有期徒刑。」
李彥秀指出,不論是「提高假釋門檻的特殊無期徒刑」或是「更長期有期徒刑」,其實就是大法官對死刑做出「部分合憲」的判決後,法務部試圖為「實質廢死」補破網,延長「惡性重大罪犯」的實質服刑期間,自廢監所的教化功能,這也會引發「3個後續效應」。
第一,所有社會成本將由全民買單。此舉是用人民的納稅錢養這些惡性重大的罪犯一輩子,而監所也失去教化的功能與意義。
第二,台灣本來就簽訂人權兩公約,也已經「內國法化」,在審判實務中,要死刑判決定讞已屬罕見,加上大法官釋憲「實質廢死」,未來「提高假釋門檻的特殊無期徒刑」,將進一步壓縮法官判死的空間。
李彥秀強調,近期兩起原本判死,最後卻以無期徒刑定讞的判決,已經達到人神共憤、罪無可逭的程度,不僅羞辱司法尊嚴,更挑戰人性的底線,「提高假釋門檻的特殊無期徒刑」,其實就是民眾對司法正義的不信任下,延長惡性重大罪犯服刑時間,達到「終生監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