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地震,震出危老都更的危機感 看出地方政府的積極性與基本功

分享:

作者:錢顧恩(桃園市民,服務業)

回想一個多月前,403大地震帶來的影響仍心有餘悸,也因此喚起了社會大眾對居住安全的重視,各縣市紛紛喊出都市更新呼籲中央正視。地震發生後,看到包含桃園在內的多個縣市皆迅速派出技師進行災害評估,並對紅單案件立刻進行加固,安置住戶,拆除危及安全房舍,確保居民安全,各級政府及時的專業應對措施,有效增強了居民對政府應對災害能力的信任。

桃園被網友戲稱「不怕地震的縣市」,但403花蓮有感地震後也讓桃園人開始關注都市更新、危老議題。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官網

筆者老家的桃園市,相較於六都雖是相對年輕的城市,又被戲稱「全台最不怕地震」的縣市,但403震後紅黃單議題,桃園、中壢等舊市區更新議題也浮出檯面。這次,桃園市政府在震後提出震後修繕補助方案,對長期被詬病的磁磚雨社區外牆整修不無小補外,此外也從近期桃園市政府的公開資訊,也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名詞:「防災都更專案計畫」。

初步理解桃園防災都更內容,似乎是針對桃園危老重建需達100%的一帖解方,被列危險社區,只要住戶一半同意,可以提出請市府協助都計變更,可獲得1.5倍的原容積,最高容積給到基準容積2倍,市政府也提供有都更財務分析的免費服務,甚至連經鑑定屬海砂屋、耐震能力不足或老舊複合式的房屋,都可透過都市計畫個案變更方式來提升它容積,要提高民眾申請都更意願,有其誘因存在。

對於自己從小生長的中壢市區,不少大樓都閒置在那,也不知道建築物是否安全,火車站附近的大樓也頗為黯淡,雖然桃園先前有不少重大建設,卻很少著墨在每日生活鏈結的火車站附近,這次桃園市府推出的都更計畫,希望可以找回城市文化的脈絡,讓市民更有感,街區升級找回城市自明性,讓老人家在自小熟悉的街區住的安全,整體的城市更美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