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福建艦於11月5日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入列授旗儀式,標誌著大陸正式邁入「三航母」時代。隨著大陸首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正式入列,軍事專家傅前哨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時透露,大陸下一代航母排水量將達10萬噸以上,但短期內仍會優先發展常規動力航母而非核動力航母。

大陸福建艦入列後,許多網友開始關注大陸下一艘國產航母的發展方向。針對下一艘航母的命名、新技術應用以及是否採用核動力等問題,傅前哨表示,大陸航空母艦正持續發展進步,排水量已從6萬多噸增至8萬多噸,預計下一代航母將突破10萬噸。
關於何時發展核動力航母,傅前哨認為「不要急」。他解釋:「現在常規動力航母對解放軍來說,保證我們家門口的安全已經足夠,而且可能還超越對手。核動力航母最大的優勢就是跑得遠,而我們現在發展航母就是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祖國的海上權益。因此,目前來看常規動力航母是夠用的。」
傅前哨進一步指出,航母設計成本高昂,需進行大量實驗,若只生產一艘在經濟上不合算。「因此,下一艘航母,我個人看法應該還是常規動力,而且會在福建艦的基礎上再做進一步細化優化,讓它的綜合性能更強。」
傅前哨認為,大陸最終一定會發展核動力航母,但數量應該不會很多。因為核動力航母的優勢為航行更遠距離,但這不代表功率一定更大。他舉例說:「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最大速度也不到30節,甚至不如常規動力航母。」他認為,大陸常規動力和核動力航母都會發展,但必須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不同時期邁上不同的台階。」
傅前哨強調,以大陸目前的技術儲備,研發一款比美國更先進更安全的核動力航母已經沒有問題,「但我們不會像美國那樣搞全球爭霸,搞這麼多的航母,也養不起。」談到大陸航母的整體發展路徑,他總結道:「我們質量一定要爭世界第一,而數量,夠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