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戰即決戰」不是投降主義 「境外決戰」才是(羅慶生)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羅慶生

賴清德總統日前出席陸軍官校校慶致詞,提到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對軍事與戰略的研究者來說,這論點很奇怪。賴總統恐怕誤解了這軍事用語,「錯把馮京當馬涼」。賴總統非軍事專業,誤解無可厚非,但國安團隊恐怕要檢討一下,為何三軍統帥會有這樣誤解。賴總統的誤解,可能是要表示國軍需有奮戰到底的決心。果真如此,這種軍事堅持隱含的內在意義,可能有必要釐清。

賴清德總統主持黃埔建軍百年校慶。(圖/中天新聞)

為何是誤解?

因為「首戰即終戰」是共軍的戰法,用來檢討國軍是搞錯對象。早在1990年代,共軍即提出了「遠戰速勝,首戰決勝」的軍事戰略構想,國防部歷次發表的《國防報告書》,對中共軍事戰略的描述都會提到。2018年國防安全研究院成立,發布《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的總結,也有「中國強調『首戰即決戰』,讓美軍未到戰事已定」的論述。

對國軍來說,中共強調「首戰即決戰」是種宣傳,甚至可能是種欺敵伎倆。因為可讓國軍有限的國防資源擺錯位置。台灣如果真不幸陷入戰火,共軍將怎麼打,誰也不能預見,但國軍必須有預判與準備。早年國防部對此研究很深。1996年台海危機,李登輝總統即強調有18套劇本的因應策略以安定人心。這所謂「18套劇本」,就是國防部對中共戰法的18種可能想定。

近年來美、中競爭加劇,美國智庫或軍事學者對台海戰役的興趣也濃厚起來,紛紛提出各種研判。例如阿爾佩洛維奇(Dmitri Alperovitch)認為解放軍不會搶灘登陸,而是從海、空發動閃電攻擊,不到1小時就可能完成攻台行動。韋切特(Brandon J.Weichert)認為中國可能圍而不攻,封鎖台灣。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報告,則指出對台灣進行「隔離」的可能。

事實上,這都是傳統評估,即便細節有所不同,也不會超過「18套劇本」的範圍。反倒是不久前美軍印太司令巴帕羅,提出用數千架無人載具作戰的「無人地獄」是種新觀點。共軍攻台可能用大量無人機為前峰,美軍要準備數千架無人機、艇應變。美國愈來愈把台海安全當作自己的事。這對台灣來說有好有壞。好的是有人願意幫忙,壞的是可能對美國產生依賴。再或者最壞情況,如「疑美論」的說法,變成幫美國打仗的代理人戰爭。

因此對相信美國,認為「疑美論」是中國認知作戰的賴總統來說,他所認知的「首戰即決戰」,應該是國軍「把首戰當決戰」,戰敗就投降。所以才視為「投降主義」而堅決反對。這雖然是誤解,但宣示國軍要奮戰到底,卻屬於三軍統帥權責。即便有人質疑:那是要把台灣打成廢墟,讓台海從「無人地獄」變成「無間地獄」嗎?三軍統帥對軍校畢業生宣示他的國防立場與軍事態度,仍是合法、合宜的。畢竟想要美國幫忙,自己需先表達決心。

然而「首戰即決戰」只是國軍引用,並不表示國軍準備將首戰打成決戰。事實上,有意把首戰打成決戰的,反而是民進黨自己。陳水扁競選總統時撰述的「國防白皮書」,即提出激進的「決戰境外」論述。如果依據賴總統的理解,豈不是主張國軍要在台灣境外與共軍決戰,輸了就投降?

令人擔心的是總統幕僚那麼多,居然沒有人提醒,讓總統犯這種低級錯誤。我們注意到賴總統的國安團隊,包括領導海巡署的海委會主委,都缺乏軍事背景,這真令人擔心。

不是擔心不懂軍事,而是擔心不尊重軍事專業。例如顧立雄部長一上任,就取消踢正步、刺槍術等訓練,並解禁軍人出國自由行、取消官兵休假互助回報。問題是這些不是國防政策,而是軍隊內部事務管理。政治上雖有「文人領軍」的主張,世界各國防長許多也不是軍人出身,但前提是要尊重軍官團。軍隊有自己的傳統與價值體系。部長負責政策,軍隊內部事務就交給將軍們。管太多,會讓軍官團感到不受尊重。

軍官團不受尊重,有很大的後遺症。信任、紀律、士氣、榮譽感…等等精神層面的影響,平時看不到,戰時作用很大。平時不受尊重,戰時如何要他們奮戰到底?打仗會死人的。

賴總統官校演講時曾提到:不為中華民國奮戰是假黃埔。這表示他知道黃埔人會為中華民國奮戰,但會不會為台灣獨立奮戰,恐怕是個問號。黃埔人擔心顧立雄出任國防部長有個意識形態任務,就是要拆除營區內的蔣公銅像。期望這是個誤解,因為這不會增加國軍戰力,只會降低他們奮戰到底的決心。賴總統與其擔心「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不如擔心意識形態治軍對國軍戰力的影響。蔣公銅像會不會拆,將是重要指標。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天新聞網、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