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最新民調顯示,有43%民眾贊成大罷免,47%民眾反對大罷免,意味主流民意厭惡現今兩極分化、惡性競爭的政黨競爭態勢。對此,國民黨桃園市議員黃敬平認為,民進黨政府的下鄉宣講的確影響到中間選民,因此在野黨必須啟動防禦機制、拉高選情。

市議員黃敬平在今(31)日中天節目「大新聞大爆卦」上表示,現在大罷免的民調結果,與一開始的數字有一點差距,已變成兩種極端,贊成的4成多、反對的也4成多。
黃敬平認為,這除了跟政黨各自的支持者選邊站隊有關之外,民進黨這段時間不斷辦政策說明會是有效果的,行政院長卓榮泰週六、日在每個縣市下鄉,挾帶行政資源,帶著各部會首長、民進黨公職人員,到處哭窮、罵在野黨,就好像在選舉期間一樣。
黃敬平指出,卓榮泰的表現比賴清德總統更像民進黨主席,直接帶著閣員、民進黨公職人員往前衝,直接閣揆上第一線。他說,卓榮泰已經沒有用心在整個行政院,除了每個禮拜開1次的行政院會之外,其餘時間似乎都在為了週六、日的大罷免政策說明會在準備。
黃敬平表示,民進黨搬出一堆所謂的論述,主要基調就是哭窮、不能亂刪預算,再怎麼野蠻也不能撒野、讓國家沒辦法推動,這種推波助瀾的效果,中間選民很容易受影響。
黃敬平說,再加上民進黨享有綠媒的媒體資源,整個媒體資源、輿論一發酵下去,本來是靠各政黨的支持者站隊,中間選民稍微受影響,政策說明會又不斷一場接一場,已到成熟期,這階段就是鞏固支持者,再拉新的認同者,民眾已經看到厭煩,所以媒體民調結果認為中間選民消失,民眾不爽藍營、也不爽綠營。
黃敬平認為,國民黨沒有強而有力的論述,民眾也對於反戒嚴、反廢死公投聽不太懂,相對的民進黨政府喊很窮,在野黨預算刪到連衛生紙都買不起、換護照要到台北去換等,雖然很多都是假的、造謠成分居多,可是很能夠打動民眾、民眾聽得懂,所以覺得在野黨太過分,藍、白營這樣不行。
黃敬平強調,明明知道事實不是這樣,但論述卻任由民進黨牽著鼻子走,所以民調結果也顯示,35%民眾認為民進黨不尊重國會、就是輸不起。但另一方面,民眾很容易也被民進黨的鋪陳影響,所以42%民眾就認為在野黨在國會也是制衡太過度。
黃敬平坦言,看到這樣的民調結果很心酸,國民黨、民眾黨對付民進黨,結果還是有4成多民眾認為在野黨太超過。他說,所以面對大罷免,在野黨要提出以罷制罷,當然就是防禦機制,要把選情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