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康醫療網
【作者/吳儀文】自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已將近3年的時間,台灣也從「清零」走向「與病毒共存」的階段,現在國境已經開放,且11月7日起許多防疫措施也將陸續鬆綁,看似能從嚴謹的防疫措施下鬆一口氣,然而背後其實還有更大的危機,許多專家都警告「免疫負債」恐將反撲,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就表示,台灣防疫防得太好,反撲可能會比其他國家嚴重,其中一歲以下的小朋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特別小心!
姜冠宇醫師提醒,家中有孩童和長輩的人,出入公共場合最好還是戴口罩。(示意圖/Pexels)
RSV、流感、肺炎鏈球菌感染增加 免疫負債反撲?
為了防範COVID-19傳染,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等措施一個也不能少,然而這些防疫措施不只阻擋了新冠病毒的傳染,同時也阻擋了許多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侵入,像是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肺炎鏈球菌等等,姜冠宇醫師就表示,這兩年防疫下來,我們沒有接觸這些敵人,對這些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沒有抗體,然而國門開放了他們全部都還是會來,而且都已經變異一段時間了,相較之下我們會變得更加脆弱,就會有「免疫負債反撲」的情形發生。
各界呼籲小心RSV!醫師曝原因在此
而根據疾管署實驗室自動通報系統統計,目前RSV個案數上升最多,其次是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位居第三。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也發現,近日RSV、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的個案數確實有上升的情形,其中RSV在未滿月的新生兒中比較常見。從九月底到十月初,林口長庚新生兒病房在兩周之內就有6名未滿月新生兒,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而住院治療,平均年齡只有2-3周,在這之後也有陸續收治到RSV感染的個案。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造成嬰幼兒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目前仍沒有相關的疫苗上市,雖有人類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藥物可以使用,但目前台灣僅開放懷孕周數未滿33周的早產兒、未滿36周合併慢性肺病的早產兒,或有條件的先天性心臟病病童,公費施打RSV單株抗體,而一般民眾感染後多給予症狀治療。江明洲主任表示,嬰幼兒呼吸道比較小,也因為這樣容易產生比較嚴重的症狀,甚至需要用呼吸器治療,所以年紀越小風險越高。姜冠宇醫師也表示,通常兩歲以前的小朋友都會得一次RSV,但防疫做得太好,他們沒有接觸到RSV,再加上小朋友氣管小,一旦發炎可能會導致氣道狹窄、哮喘、窒息。
如何抵擋免疫負債反撲?醫師:戴口罩、打疫苗
台灣每年約有一千個嬰幼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其中二歲以下的嬰幼兒就佔了90%。江明洲主任提醒,家中如果有小小孩,哥哥姐姐去上學或上幼兒園就要特別小心可能會將病菌帶回家,對這些嬰幼兒來說風險就會增加,而大人其實也會有RSV,所以大人、照顧者如果有感冒症狀的話要留意,因為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造成的。而除了RSV外,姜冠宇醫師也表示,美國示警今年冬天將有COVID-19變異株、RSV、流感三重威脅(triple threat),有專家預測會是RSV →COVID-19 → 流感依序而來,也有可能全部一起來大亂鬥,沒有人說得準,目前處於免疫負債的我們,面對這些重新再起的病毒反撲,唯一能保護自己的方法除了戴口罩外,就是打疫苗,能夠打的趕快去打,不用怕有免疫疲勞的問題,打的越多,降低社區傳播的幅度就越大,才能夠保護彼此。
【延伸閱讀】
文章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免疫負債」風暴將來襲! 醫師:台灣恐比其他國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