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主流媒體近期針對台灣的大罷免行動展開批評,不僅過去友好的保守派媒體發聲,自由派報紙也表達不認同態度,引發各界關注。對此,前立委郭正亮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形,應是「大罷免大失敗」,而這件事「非常嚴重」。

根據香港《明報》專欄作家、政治學者林泉忠的分析,《讀賣新聞》於8月1日發表社論,指出大罷免行動目的在於「排除在野黨」,並批評賴清德政府應透過對話彌合裂痕,而非挑起對立。《產經新聞》則在4日刊登前台北支局長田中靖人的評論〈賴總統會是陳水扁第二嗎?〉,對賴清德在「雜質說」與罷免行動中的角色提出質疑。

長期觀察台灣政治的日本學者、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小笠原欣幸在臉書分享相關文章時指出,除了保守派的《讀賣》與《產經》,自由派的《朝日新聞》也在社論中表達對罷免政局的不認同,顯示日本主流媒體對台灣的罷免政治走向均持保留甚至批判立場。
郭正亮在中天政論節目《中天辣晚報》表示,日本媒體涵蓋左、右派的批評聲浪,主要起因於「大罷免大失敗」。他指出,賴政府先前營造必勝形象,但726首波大罷免卻無法成功罷免任何在野黨立委,這不僅影響國內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也衝擊國際觀感。
郭正亮進一步表示,美日原本可能期待大罷免成功,但最終零戰績的結果,恐引發美日在台單位質疑情資正確性,並影響其對賴政府掌握台灣政局能力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