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稱為「鴨脖之王」的絕味食品正陷入上市以來最深的經營危機,2025年前三季度營收僅42.6億元人民幣(約185億元新台幣),同比下滑15.04%,淨利潤跌超三成,同時門店數量從2023年底的1萬5950家銳減至1萬零606家,關閉近5千家門店。

據《新京報》引述絕味食品最新財報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8億元人民幣(約12億元新台幣),同比下滑36.0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約2.41億元人民幣(約10.46億元新台幣),同比下滑43.27%。公司表示,業績下滑主要原因是受行業市場環境影響,導致主要產品銷量下滑。
滷製食品作為絕味食品的主要業務,佔主營業務收入的84.63%,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約35.27億元人民幣(約153億元新台幣),較去年同期的42.23億元人民幣(約183億元新台幣)明顯減少。從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由66.23億元人民幣(約287億元新台幣)微增至72.61億元人民幣(約315億元新台幣)後,於2024年回落至62.57億元人民幣(約271.6億元新台幣),同比下滑13.84%;淨利潤從2022年的2.35億元人民幣(約11億元新台幣)升至2023年的3.44億元人民幣(約15億元新台幣)後,2024年降至2.27億元人民幣(約9.85億元新台幣),同比下跌34.04%。

絕味食品的股價也隨業績下滑而大幅縮水。上市之初,公司股票發行價為16.09元人民幣(約69.85元新台幣)/股,上市首日收盤總市值約95億元人民幣(約412.4億元新台幣)。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絕味食品的收盤總市值曾在2021年2月9日超過635億元人民幣(約2757億元新台幣),但截至2025年9月底,總市值僅約81.93億元人民幣(約355.67億元新台幣)。
財務數據顯示,絕味食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持續下滑,今年前三季度約6.02億元人民幣(約26.13億元新台幣),同比下滑34.88%。截至今年9月底,應收帳款約2.3億元人民幣(約10億元新台幣),較去年年底的1.89億元人民幣(約8.2億元新台幣)增加;貨幣資金約6.42億元人民幣(約27.87億元新台幣),較去年年底的7.18億元人民幣(約31.17億元新台幣)減少。
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告訴《新京報》記者,絕味食品財務指標變化釋放出多重警示訊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下滑超三成,表明其主營業務「造血」能力減弱;應收帳款增加兩成,反映公司為擴大銷售放寬信用政策,但增加了壞帳風險;貨幣資金減少超10%,削弱了財務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