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一名劉姓男網友的孩子在2021年罹患血癌,當年一位恩人捐贈周邊血,讓孩子的生命可以延續,沒想到2年後孩子血癌復發,但在台灣的另2位捐贈者都因家庭因素不便捐贈,因此急需找到當年的恩人捐贈淋巴球。
一名劉姓男網友昨在臉書上求助,他的孩子在2021年8月罹患血癌,幸運得到恩人捐贈周邊血,使得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續,但今年初孩子癌症復發,醫師建議家人到國外尋求car-T治療,而他已經連絡上了上海交大,但是國內另外2位捐贈者因為家庭因素而無法捐贈,因此急尋2年前的恩人捐獻淋巴球。
原PO表示,慈濟醫院為保護捐贈者的個資,無法提供相關資料給受贈者家屬,因此他只好拿出2年前的一張卡片,希望透過網路的力量找到當年的恩人,「如果您對這張卡片感到熟悉,您就是我要尋找的人。」他願意盡一切努力讓恩人一同與他們前往上海交大,採集過程與當初在慈濟醫院一樣,「如您仍願意相助我們,請您向我聯絡」。並請網友們協助轉發。
貼文引起網友討論,不到一天就有超過兩千多人轉發,不少網友也將「協尋恩人」的貼文轉發到各大爆系社團中,引起廣大的迴響,不少網友也紛紛為原PO加油打氣,「已轉發爆料,希望大量被轉發,趕快找到這位好心人,加油!」、「已分享到捐血群組,祈願早日找到,加油」。
稍早,劉男更新找人進度,透露目前已經獲得正常管道的大力幫忙,因此先將先前的文章一併撤下,「感謝各位這一天的相助。 再次叩首,感激不盡」。
(圖/劉宗哲)
什麼是周邊血移植?
其實,現在所謂骨髓移植與周邊血移植,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思錦醫師解釋,早期「骨髓移植」,可分為自體骨髓移植及異體骨髓移植,前者是抽取自己的骨髓、後者則為捐贈者的。骨髓的抽取,則是從腸骨後上方即臀部兩翼處進行,並非從脊椎處;此治療原理是透過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來重建骨髓的造血機能,是個副作用較少的治療方式,但唯一缺點就是捐贈配對機率低。
現在大多是「周邊血移植」,過程就像是捐贈血小板一樣,以抽血的方式收集捐贈者的周邊血,經過分離、萃取造血幹細胞後,再輸注到患者體內;此外,因捐贈方式並沒有像抽取骨髓那樣複雜和疼痛。
周邊血捐贈副作用?
醫生也提醒,打白血球生長激素與捐贈過程,沒有什麼特別副作用,最多只是在捐贈的前幾天,注射GCSF(白血球生長激素),目的在刺激骨髓幹細胞至四肢的過程,骨頭會稍微有點痠痛,希望增加民眾捐贈意願。
參考資料: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