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10月1日將推出便於外國科技人才入境居留的「K字簽證」。《紐時》報導,在美國H-1B簽證費大漲下,大陸此舉正對外國人才敞開大門,但K字簽證仍難取代H-1B簽證的地位。專家更提醒,北京此舉只是為了實現自力更生,「別被K字簽證迷惑」。

《紐約時報》這篇報導直指,中共外圍官媒、民族主義色彩濃厚的《環球時報》,日前在轉載印度多家媒體報導大陸推出「K字簽證」的消息時,許多大陸網民在留言中發表了歧視性言論,直指「不歡迎印度人」,而美國大多數H-1B簽證持有者就是印度人。
大陸國務院8月14日公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的決定」,正式推出在入境次數、有效期、停留期上有更多便利的「K字簽證」,對象是全球知名大學或科研機構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自10月1日起實施,具體條件和要求則將在大陸駐外使領館網站公布。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9日並對此表示,中方是為「促進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與合作」,決定在普通簽證類別下增設「青年科技人才簽證」,即「K字簽證」,至於申辦具體事宜,大陸駐外使領館即將發布相關訊息。
報導表示,在美中爭奪科技和地緣政治主導地位的背景下,「K字簽證」是大陸吸引全球頂尖科技人才的更大行動之一。而中方宣布數週後,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即宣布對H-1B工作簽證徵收高達10萬美元(約新台幣305萬元)的費用。

報導提到,具備專業知識的外國人,以往也可申請其他類型簽證進入大陸,但通常手續繁瑣,且外國人要永久移居大陸仍非常困難。因此,若光從這一政策的姿態來看,足以讓外界感覺大陸正朝著更加開放的方向前進。與此同時,美國似乎正逐步走向封閉。
但報導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大陸「K字簽證」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才競爭,中方至今尚未公布具體細節,包括申請人資格,以及是否允許持證者在大陸正式就業。
位在華盛頓的諮詢公司亞洲集團(Asia Group)合夥人陳澍表示,矽谷越來越傾向於「美國優先」的文化,對於那些擔心自己在美國不再受到歡迎的外國科技工作者來說,當看到大陸「K字簽證」的消息時,可能會認為「至少還有另一個選擇」。
陳澍說,有很多人心動想前往大陸,但又猶豫不決。隨著大陸科技公司「變得更加強大,資本更為充裕」,這種興趣只會越來越濃厚,「K字簽證」可讓那些對大陸科技領域感興趣的人先嘗試。
但報導直指,大陸在吸引大量外國人才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語言障礙、政治和文化差異,以及極其有限的永久居留途徑,都是阻礙因素。而目前從海外遷回大陸發展的科學家,往往是在大陸出生,後來才移居國外者。

史丹佛大學技術分析師兼研究員王旦表示,大陸長期以來雖然對外國專家持歡迎態度,但這種歡迎是「有選擇性的」,並且是「按照自己的規則進行的」。整體而言,大陸只希望吸引「能創造經濟效益」的外國人。
這則報導指出,大陸「K字簽證」不太可能取代美國H-1B簽證的地位。一些印度分析人士認為,大陸簽證手續的簡化並不足以說服印度人才放棄美國,轉而選擇大陸。印度人才前往美國不是為了拿簽證,而是想在那裡工作、生活,甚至成為美國公民,是一種「全面的生活方式」。
陳澍更直言,「別被K字簽證迷惑了」,「K字簽證」是大陸為了要引進外國專家,但大陸引進外國專家的目的是為了「推動自己的議程」,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自力更生」。
報導強調,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堅持自力更生」,以應對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和外部敵對勢力的挑戰。(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