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颱樺加沙外圍環流挾帶豪雨影響,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發生潰壩,水淹光復鄉地區,災情嚴重。青鳥責怪花蓮縣政府沒依中央政府要求撤離8千人,引發花蓮縣府第一線救災人員反駁。前立委蔡正元據資料質疑,通報原本只要撤600人,直到22日晚間開會後才翻轉到8千人。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推測「因為那是我們新的資料進去」。

曾任內政部長的李鴻源,本身就是水利、土木、環境工程專家,26日在中天節目《全球大爆卦》完整解析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潰堤)的現象,前立委蔡正元、台大教授苑舉正也受邀評析。
青鳥連日來責怪花蓮縣政府,沒依中央政府要求撤離8千人。不只花蓮縣政府第一線救災人員發文駁斥,就連李鴻源也以過去曾任內政部長、擔任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處理經驗指出,若無中央給人力,要花蓮縣府1次解散8千人那有可能!
蔡正元詢問,說6千萬噸到底是什麼時侯通知內政部長劉世芳的?9月21號發通報說行動不便者優先撤離、而且只給幾十個名單而已。
李鴻源說明,潰壩事發前不到2個禮拜,內政部長劉世芳找他,他立即找了同事、學生一起幫忙演算。他們原以為想說有1年時準備,沒想到剛找不久就來一個颱風,然後就垮了,但當時演算花一個禮拜就算出來了,所以應該在9月21號資料就給內政部了。

對於中央為何一開始通報只要求撤離600人?
李鴻源研判,中央可能是先照原來算的範圍在通報撤離,後來我們算完給數據,他們發現不得了,8千人。
蔡正元質疑,難怪22號晚上開會後馬上翻轉。
李鴻源推測「因為那是我們新的資料進去」。他說,必須坦白承認,學術界對這個也是摸索的,這次只能說我們運氣好,我的同事很厲害,還算的蠻準的。
李鴻源指出,在花蓮,堰塞湖的水從6千萬到9千萬噸,半天就滿了,然後往下刷了80幾米,所以叫「潰壩」,雨量會大,是因為在花蓮,山區到地形效應,降雨會增強,這都很遺憾,因為都在研究團隊的預料之中。

李鴻源也指出,現在聽說塌堰塞湖的水剩700多萬立方,這是好消息,因為慢慢漏到最後就不見了,等到它不見了就可趕快去挖、把土清掉。
李鴻源說,原先還擔心,如果還有2千多萬立方,這時最怕漏水,因為一直漏水,若是發生「管湧現象」,就是在水漏出來的過程裡面,把裡面的沙石帶出來,然後就從一個小洞變中洞,從中洞變大洞,到最後整個壩就垮了,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天坑。如果繼續這樣漏,可能就會再垮一次,所以會不會發生?希望不要。
李鴻源說明,「管湧現象」造成再次壩垮,可能是在風和日麗的日子就垮了,這個洪鋒到城裡,1個小時不到、可能50、60分鐘而已,請問這時間裡要怎麼疏散?一旦看到水,都來不及了,因為那速度大快了,而且花蓮這次不是水,基本上是泥漿,所以破壞力又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