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廣寒宮」溫度密碼!陸嫦六月壤新發現 月背月幔比正面冷

分享:

大陸官方中秋節當日(6日)發布一則來自月球的最新消息。據大陸國家航天局與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發布,一項嫦娥六號月背樣品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月球背面「月幔」比月球正面更「冷」。這一發現為月球「二分性」特徵研究和月球演化提供了關鍵科學資料。

大陸最新科學發現,月球背面月幔比正面更「冷」。(圖/《央視新聞》

大陸科學家首次基於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品「月壤」研究發現,月球背面月幔比月球正面更「冷」。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青年科研工作者何升向《環球時報》表示,此次研究團隊探索了月球正面和背面月幔溫度的差異性,最終發現,嫦娥六號玄武岩樣品的結晶溫度約為1100°C,比來自月球正面的嫦娥五號等樣品低約100°C。

大陸最新科學發現,月球背面月幔比正面更「冷」。(圖/《央視新聞》

「有觀點認為,月球正面的放射性元素含量比月球背面更多,這可能與月球正面月幔溫度高於月球背面相關。」中核集團首席科學家李子穎表示,在自然界,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熱量是重要的能量來源之一,這一研究結果可能與月球正背面的放射性元素分佈有關,需要後續更多研究。

聯合研究團隊表示,團隊利用權威樣品和遙感資料,採用玄武岩結晶溫度和月幔潛能溫度等多種方式,構建起多條證據鏈,為月球正背面的月幔溫度差異提供了岩石學與地球化學等科學依據,為月球演化和「二分性」特徵研究提供關鍵科學資料。

2024年6月2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攝的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月背的模擬動畫畫面。(圖/《央視新聞》

科學家們將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差異性稱為「二分性」現象,將其列為探索月球奧秘的最為關鍵的科學問題之一,並認為這可能與月球的形成與演化歷史密切相關。此前的研究發現,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地形地貌、元素分佈和岩石特徵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異。例如,月球正面相對平坦開闊,但背面佈滿溝壑、峽谷和懸崖,地形起伏也更大;月球正面有著較多的月海,這是由早期火山活動形成的平坦的玄武岩區域,佔據了月球正面30%以上,而月球背面只有約1%-2%的月海;月球正面相對富含放射性元素,而背面相對虧損等。

大陸最新科學發現,月球背面月幔比正面更「冷」。(圖/《央視新聞》

據了解,本次嫦娥六號任務的採樣區域,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被公認為月球上最大、最深的撞擊盆地,可能存在撞擊拋射出來的月球深層物質。嫦娥六號帶回世界首份月背樣品,使科學家有望通過實物窺見月球深處的秘密。聯合研究團隊表示,月球就像一本記錄太陽系歷史的書籍,而月幔是這本書中的「核心章節」。月幔位於月殼之下,是月球體積最大的組成部分,月球古老的火山活動是由月幔物質上湧形成。因此,月幔等月球內部特徵對於月球演化研究至關重要。

此次取得的「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更『冷』」這一研究結果由大陸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相關科研成果已刊發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官網。這也是中核集團科研團隊繼2022年在月壤研究中發現新礦物「嫦娥石」後,核與航太跨行業、跨專業聯動取得的新成果。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