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裝塑膠」不是罵人,而是真的!美國醫學期刊研究指出,近年從遺體中發現,大腦中含有的微塑膠量是其他器官的7到30倍,平均每個大腦所含塑膠量竟等同「一個塑膠湯匙」。
大腦是人體被保護得最好的器官,但如今卻意外含有大量的微塑膠和奈米塑膠汙染。
這項研究結果,是由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在2024年5月發布,據《CNN》報導指出,研究人員2024年初檢驗52個遺體解剖的大腦樣本,論文共同作者美國新墨西哥大學藥學教授坎彭(Matthew Campen)表示,一個大腦平均所含的塑膠量約等於一個塑膠湯匙,且相較8年前塑膠含量有顯著上升。
坎彭指出,「我們在均齡約45到50歲的健康個體腦組織中發現,每克組織中微塑膠含量達4800微克,相當於0.48%的重量比例」,換算下來,總重量約等於一個塑膠湯匙。
研究進一步指出,相較於2016年,如今大腦的微塑膠含量增加達50%,也就是說如今我們的大腦有99.5%是腦,剩下的0.5%則是塑膠。
但他強調,目前測量微塑膠的方式可能有誤差,恐比實際含量多或少,如今研究團隊正開發更準確的測量技術,預計一年內可達成。
研究還發現,與健康大腦相比,在死前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的12人大腦中,微塑膠碎片的濃度是健康者的3到5倍。
而這些肉眼難以辨識的奈米塑膠主要堆積在腦部的動靜脈血管壁及免疫細胞內,坎彭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失智症會導致血腦屏障與清除機制受損」,失智者的腦組織還會發炎和萎縮,進而形成「塑膠沉積區」,讓微塑膠更容易囤積。
他進一步指出,微塑膠在失智症患者腦部內濃度較高,並非導致失智症的原因之一,而是該疾病容易導致微塑膠濃度較高。
事實上,研究人員觀察到人體的肝臟與腎臟可能具有部分排除微塑膠的能力,但大腦是否擁有類似機制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