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玻璃≠肺癌」!45歲婦見報告大崩潰 醫:還有三面向考量

分享:

隨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普及,越來越多民眾在健檢報告中發現「肺部毛玻璃樣病變」,因此聯想到肺癌。廖繼鼎醫師表示,毛玻璃影像並非等同癌症末期,判斷危險程度需考量3大關鍵因素。

一位45歲女性因健檢報告出現肺部毛玻璃樣病變而情緒崩潰,就診時不斷落淚,深怕自己罹患肺癌。(示意圖/Pexels)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臉書粉專中發文分享,一位45歲女性因健檢報告出現肺部毛玻璃樣病變而情緒崩潰,就診時不斷落淚,深怕自己罹患肺癌。

廖繼鼎提到,隨著檢查技術進步,越來越多人在健檢時發現毛玻璃(GGO)或小結節(SPN)的情況,這些發現雖然讓人擔憂,但多數案例甚至還不到癌症階段。

「毛玻璃就像一片透明的雲出現在肺上。」廖繼鼎解釋,這種影像變化可能只是發炎反應,也可能是非常早期的腺癌。他強調,判斷是否危險需要考量三個重要面向:首先是病灶是否有實心部分,其次是觀察有無變大的趨勢,最後則需評估病人本身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是否有抽菸習慣,以及家族病史等。

廖繼鼎指出,部分結節可採定期追蹤方式處理,建議每年進行一次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圖/Photo AC)

針對治療方式,廖繼鼎指出,部分結節可採定期追蹤方式處理,建議每年進行一次電腦斷層掃描檢查。但有些情況則需要積極介入治療,及早手術切除可能挽救生命。他特別強調:「毛玻璃並不等於末期癌症,病灶大小也不能直接判定良性或惡性,不是每個結節都需要立即手術處理。」

廖繼鼎建議,當民眾在健檢報告中看到GGO或SPN的診斷結果時,首要之務是保持冷靜,不要立即陷入恐慌。他呼籲民眾應該先與醫師詳細討論病灶特徵,評估是否適合觀察追蹤或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