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客座教授小笠原欣幸針對即將於7月26日登場的「大罷免日」進行深度分析,指出目前台灣民意呈現M型分裂趨勢,民進黨若要在後續補選中取得優勢,罷免成功席次必須達到雙位數以上,否則將面臨嚴峻挑戰。

小笠原欣幸表示,目前台灣民意呈現M型分裂趨勢,支持與反對賴清德總統的聲音勢均力敵,朝野政黨支持率也呈現膠著狀態。在罷免論述方面,支持罷免陣營主打「去除親中派立委」,反對陣營則強調「罷免推翻去年選舉結果並不正當」。
針對國民黨的因應之道,小笠原欣幸指出,該黨原本提出「以罷制罷」策略,但在連署過程中爆發造假風波,導致針對綠營立委的罷免案全數未過關。目前國民黨轉而依靠各區立委後援會動員,試圖提升投票參與度。
對於民眾黨的立場,小笠原欣幸分析,該黨明確表態反對「惡意罷免」,支持國民黨保住席次。由於民眾黨的八席立委皆為不分區,未被列入罷免範圍,但若國民黨席次遭削減,民進黨因此取得過半,將壓縮民眾黨在國會的關鍵角色。
小笠原欣幸進一步分析,若民進黨能在罷免案中成功超過十席,將有機會在後續補選中贏得六席以上,實質改變立法院權力結構。反之,若罷免成功席次僅有五、六席,將被視為一場重大挫敗。對國民黨而言,若能達成「零罷免」將是最大勝利,即使無法完全擋下罷免案,只要將成功數控制在五席以下,仍可視為實質勝出。
至於補選布局,小笠原欣幸觀察到各政黨目前刻意避談相關人選,以免影響罷免投票走向。然而,外界對補選布局的揣測已逐漸升溫,顯示選戰未來走向仍存在諸多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