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長彭啓明22日表示,2024年台灣PM2.5濃度已降至12.8微克/立方公尺,相較2013年的24微克/立方公尺,顯示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目前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日本,優於南韓及中國大陸。

彭啓明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中指出,根據環境部統計,日本2024年平均PM2.5濃度不到10微克/立方公尺,南韓約17微克/立方公尺,中國大陸則接近30微克/立方公尺。彭啓明指出,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來源結構已經改變,移動污染源(如汽機車)產生的污染量已超過固定污染源,這是經由專家研究計算得出的結果。
彭啓明說,為持續改善空氣品質,行政院已於5月初核定「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將由6大部門主政部會在6個月內訂修部門減量行動方案。環境部16日更發布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訂定2030年PM2.5濃度降至10微克/立方公尺,2035年進一步降至8微克/立方公尺的目標。
彭啓明強調,台灣空污減量已進入「深水區」,若要持續改善空氣品質,需要全民共同努力。他特別提到,希望大家能減少使用「用肺發電」這樣的詞彙,因為空氣污染來源多元,包括家庭生活習慣、廚房等都可能造成影響,環境部將持續努力處理各類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