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乳品自2025年起輸台將全面免關稅,對本地酪農產業形成壓力,為避免進口乳與國產鮮乳混淆,衛福部藥署在經過長達一年的跨部會協調後,於6月3日正式公告修正「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將於2026年7月1日上路。

因應《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全面生效,紐西蘭乳品自2025年起輸台將全面免關稅,引發對國產酪農的衝擊與「鮮乳」標示混淆爭議,本項變革源於去年食藥署擬將保存期限30天以上的乳品命名為「長效鮮乳」,意圖與國產鮮乳做出區隔,卻遭酪農業者強烈反彈。
然而,經過一年多的政策修正與溝通,衛福部於3日公告修正「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名稱並修正為「食用動物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新版最終確定只有取得「鮮乳標章」的產品,才可使用「鮮乳」名稱,其他產品須標為「食用動物乳」、「牛乳」、「羊乳」等,避免誤導消費者。
農業部指出,「鮮乳標章」是為確保乳品品質與產地而設的制度,申請者須使用國產生乳,並持有乳品工廠登記證,同時具備自動貼標設備,標章將根據工廠向酪農實際收購的生乳量及產製量進行核發,確保標示與產品來源一致。
食藥署食品組組長劉芳銘表示,未依規定標示產品名稱者,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處以3萬元至300萬元罰鍰,若標示不實,如未取得鮮乳標章卻標為鮮乳,可處4到400萬元罰鍰,仿冒標章的行為,則另依農業部規範處罰。
此外,食藥署也針對食用動物乳、保久乳及乳粉產品訂定新規定,若產品的乳脂肪或乳糖經過調整,必須在品名或外包裝明顯處標示「乳脂肪經調整」、「乳糖經調整」或其他同意義字樣,新規定將於2026年7月1日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