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牛彈琴
看到有朋友調侃說,印度人現在睡覺都要笑醒了。
確實,對印度來說,2022年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年份,現在至少是四喜臨門。
第一喜,印度現在正是排燈節期間,排燈節是印度最熱鬧喜慶的日子。
第二喜,印度剛剛慶祝獨立75周年,逢五逢十的年份,自然更為喜慶。
第三喜,印度GDP超過了英國,現在世界第五,昔日殖民地超越了宗主國,焉能不喜?
第四喜,那就是印度裔的蘇納克,當上了英國首相。而且創下了兩項歷史:1,他是英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印度裔首相;2,42歲的他是英國200多年來最年輕的首相。
所以,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對英國新首相上臺最高興的,不是英國人,而是印度人。
至少部分印度人狂喜:當年是英國人欺負印度,現在是印度人領導英國。
印度裔的里希·蘇納克( Rishi Sunak),成為英國史上首位印度裔且最年輕首相。(圖/美聯社)
所以,對於蘇納克上臺,印度從上到下,都很高興。印度總理莫迪更是第一時間發推,向蘇納克送出最熱烈的祝賀,並期待“將我們歷史的關係轉化為現代夥伴關係”。
那歷史關係是什麼呢?
莫迪說得很隱晦,其實就是英國殖民印度、欺壓印度、剝削印度、歧視印度的歷史關係。不然,蘇納克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不會從印度去東非(也是英國殖民地)謀生,並在非洲生下他們的孩子,第二代隨後移民英國,在英國生下了蘇納克。
當然,對印度人來說,覺得蘇納克很親切,至少有三層因素:
第一層,他有印度人的血統;
第二層,他娶的還是印度女孩,印度超級大富豪的女兒,她還保留著印度國籍;
第三層,蘇納克還很印度化,他公開信仰印度教,參加排燈節活動,而且還向神牛致敬,同時當初宣誓就任財政大臣時,以印度教宗教經典宣誓就職。
因此,雖然生活在英國,但在蘇納克家,肯定不會出現牛肉。當然,畢竟在英國,蘇納克也很注意平衡。
蘇納克自己就說:“我的父母是為了生活,而移民英國的。我的文化背景意味著,我要在週末去印度教神廟,因為我是一名印度教徒,但每個週六,我也一定會去看當地的足球比賽,兩者對我來說,缺一不可。”
這是蘇納克的聰明之處,果然是八面玲瓏,左右逢源。
相比印度人的狂喜,英國人感覺更五味雜陳。
對蘇納克上臺,英國頭面人物都表示歡迎。應該說,經歷了那麼多風風雨雨,大英帝國人口也多元化了,英國人也總體想通了,再公開歧視印度人,這涉嫌種族歧視,顯然是一種政治不正確。
但私下裡呢?
看英國一個電視節目,有聽眾就打電話抱怨:蘇納克都不是一個真正的英國人,有些事情很重要……85%的英國人是白人,他們希望首相是能代表他們的首相……
當然主持人也調侃:對,你說得很對,你能想像英國白人去統治一個跟他們不一樣的國家嗎?哦,以前都沒發生過。(諷刺英國當初的殖民侵略)
然後,他接著諷刺:一些英國人當年公投脫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想讓英國成為白人天下(拒絕外來移民),哪知道,接下來是7年的連鎖反應,最後直接的後果,一個印度人首相上臺了……
這個世界,很多事就是這樣打臉。
有點扯遠了,但蘇納克成為英國首相,我們確確實實看到了印度人的不尋常。
不錯,印度總體還不富裕,更不乏生活在貧困線下的印度人,但真別瞧不起印度人。
至少在國際上,在美國五百強企業裡面,就有80多位負責人是印度後裔。
IBM的CEO,谷歌的CEO,微軟的CEO,聯邦快遞的CEO,推特的CEO,等等等等,都有印度血統。
為什麼會這樣?
我總覺得,還是印度人的勤奮、聰明,而且,更重要的一點,和中國人一樣,特別重視教育。
以蘇納克的家族為例,祖父母都比較貧寒,不然不會到非洲去謀生,但在教育上特別捨得花錢,所以第二代就走出非洲,到英國當了中產,生下第三代,更是不惜重金,讓他們去私立學校接受教育,去牛津、史丹佛深造……
當然,對很多印度人來說,四喜臨門還不夠,還在期待著第五喜。
美國現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Devi Harris),也擁有印度血統。(圖/美聯社)
別忘了,美國現在的副總統賀錦麗,也有印度人血統。80歲拜登最近的表現,大家都看在眼裡。前幾天慶祝印度排燈節,他又語出驚人,對剛過完58歲生日的賀錦麗說:“祝這位偉大的總統生日快樂!我們知道,你的媽媽永遠與你同在。”
拜登總統說:賀錦麗,偉大的總統?!
因此不少印度人希望,拜登因為健康問題能提前退休,那賀錦麗接任美國總統。這樣的話,美國和英國,都是印度後裔掌權,那真是盛況空前了。
最後,怎麼看?
簡單三點吧。
第一,印度確實在崛起。
這種崛起,最根本的表現,還是印度的經濟實力。2022年印度GDP超越英國,更是一個重要里程碑。發展是硬道理啊。
當然,還有海外印度人的傑出表現。除了大量的印度裔CEO、科學家外,別忘了,在葡萄牙、斐濟、愛爾蘭、圭亞那、馬來西亞、模里西斯、新加坡、蘇利南和塞席爾等國,都曾出現過印度血統的總統或總理。
印度人才滿天下,這是一個事實。當然,另一個問題,就是印度人才的外流,也是觸目驚心。
第二,印度也別太高興。
我們更要看到,印度裔當外國總統,和印度國家利益,並不總是一致的。
有可能,這種血統關係,確實會讓兩國變得親近;但更可能,為了避嫌,對方決策更瞻前顧後,反而更不敢對印度表現得太友好。
不信,大家就看吧。蘇納克的英國,和莫迪的印度,說不準哪天就又鬧翻了。
第三,文化是最持久的力量。
過去的300年,是印度人最屈辱的300年。當年印度獨立時,邱吉爾曾很輕蔑地說,所有印度領導人都是低素質的稻草人。當殖民地饑荒導致300多萬印度人死亡時,邱吉爾還說過一句話:印度人會像兔子一樣繁殖,不用擔心……
風水輪流轉,現在,印度人卻開始領導英國。我總覺得,這裡面有印度人的苦幹和奮鬥,生育率高,但最重要的,還是教育,還是文化。印度悠久的文化,註定了印度肯定還會大放光彩。
事實上,如果不是75年前印度獨立,那今天不是印度人領導英國的問題,而是英國被印度徹底同化了,英國人要說印度式英語了。當然,這種虧本買賣,精明的英國人打死也不會幹的。
所以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文化不被遺棄,文明必然復興。當然,過程不會直線發展,政治更是充滿變數。不排除蘇納克哪天又被英國人趕下臺,然後被痛斥:這些印度人,果然很不靠譜……
(本文來源:牛彈琴,授權中天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