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可回收火箭「朱雀三號」將首飛 馬斯克曾讚五年或超過「獵鷹」

分享:

《界面新聞》10日獨家報導,大陸可回收火箭「朱雀三號」將於11月中下旬首飛。此前大陸尚未有一款可回收火箭完成過發射任務。「朱雀三號」將有望成為大陸第一款投入運營的可回收運載火箭。

大陸可回收火箭「朱雀三號」將於11月中下旬首飛。(圖/翻攝《觀察者網》

據報導,「朱雀三號」已進入首飛關鍵準備階段,為正式入軌發射及一級回收開展各項準備。

「朱雀三號」是全球首款全不銹鋼液氧甲烷火箭,「不銹鋼+甲烷」的組合更注重複用壽命和未來可擴展性,這一設計與美國SpaceX的「星艦」在技術路線相近。而從發射成本上,「朱雀三號」與「獵鷹9號」對標,其目標是將成本降至每公斤2萬元人民幣(約8.7萬元新台幣)以內,基本與獵鷹9號(約為3千美元/公斤,約9.3萬元新台幣)相當。

大陸可回收火箭「朱雀三號」將於11月中下旬首飛。(圖/翻攝《觀察者網》

美國SpaceX董事長兼CEO馬斯克(Elon Musk)此前曾罕見稱讚「朱雀三號」表示,「朱雀三號」融合了「獵鷹9號」架構與星艦部分特性,具備挑戰現有可複用火箭市場格局的潛力,如果一切順利,「朱雀三號」可能會在5年內超過「獵鷹」。

「朱雀三號」為藍箭航太旗下火箭,成立於2015年。在大陸「星多箭少」背景下,「朱雀三號」的關鍵首飛將揭示火箭複用的可行性,為大陸「星鏈」急迫追趕補上關鍵一環,蓄勢待發的規模化星座組網計畫,也將按下啟動鍵。

據了解,截至2025年8月,美國SpaceX的「星鏈」( Starlink )已發射8926顆衛星,預計今年年底前即可發射1.2萬顆衛星。而大陸衛星通訊主力軍則為中國星網的「GW星座」與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但由於火箭發射成本等原因,目前兩家業者已發射的衛星總數不到100顆,與SpaceX存在巨大差距。大陸企業目前正全力彌補落後,優化發射成本、破解運力瓶頸,加速部署。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