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彈射bug多曾遭川普嫌棄!陸軍事專家解析福建艦技術優勢

分享:

大陸福建艦5日在海南三亞入列服役,大陸正式邁入「三航母」時代。軍事專家傅前哨7日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時預測,福建艦將成為世界上首個能同時搭載艦載戰鬥機、艦載預警機、艦載無人加油機、艦載教練機和艦載無人機的航空母艦。

大陸福建艦5日在海南三亞入列服役。(圖/《新華社》)

據介紹,與遼寧艦和山東艦相比,福建艦最突出的特點是採用了電磁彈射技術,這不僅是從滑躍起飛到彈射起飛的代際跨越,更帶動了航母戰鬥能力的倍增。

傅前哨介紹,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航母固定翼艦載機起降方式有三種:滑躍起飛、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滑躍起飛能將飛機的滑跑距離縮短約三分之二,陸地上需600米的起飛距離,在航母上僅需200米即可完成;由於不需彈射裝置,建造成本相對較低。

然而,滑躍起飛的艦載機往往需減載油彈,且甲板上能擺放的艦載機有限,需停放在機庫裡,周轉時間較長。相比蒸汽彈射,福建艦使用的電磁彈射裝置具備顯著優勢。傅前哨表示,電磁彈射占用空間小、彈射力穩定、效率高、彈射力可調節範圍廣。採用蒸汽彈射方式,每天最多能彈約120架次,而電磁彈射在極限狀態下,甚至可以彈射200多架次,效率大幅提升。

「能起飛的艦載機越多,空中編隊機型以及數量就更多,就能盡快形成一個作戰整體,形成一個體系化的突擊力量。」傅前哨說。

殲-15T艦載戰鬥機在福建艦阻攔著艦。(圖/《新華社》)

同時,電磁彈射輸出彈射力穩定,有利於艦載機長期服役,也能保護飛行員不受超出必要的衝擊過載。此外,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可同時適配不同重量的艦載機,甚至可以根據每一架次艦載機的起飛重量「一對一」精準調節彈射力,實現每一架次艦載機滿油滿彈起飛,作戰半徑更大、滯空時間更久。

傅前哨預測,福建艦將成為世界上首個能同時搭載艦載戰鬥機、艦載預警機、艦載無人加油機、艦載教練機和艦載無人機的航空母艦。

而此前,關於電磁彈射與蒸汽彈射的對比,美國總統川普此前曾公開表達了對電磁彈射裝置的不滿,稱其為「愚蠢的電磁彈射」,打算要求航母重回「蒸汽」彈射。為何被美方「嫌棄」的電磁彈射,福建艦卻能成功應用?傅前哨解釋,福建艦與美軍「福特號」航母雖然都使用電磁彈射,但走了不同的技術路徑。這決定了福建艦成功克服了美軍電磁彈射遇到的各種問題。

傅前哨表示,美軍「福特號」航母用的是中壓交流供電系統,福建艦用的是中壓直流綜合電力供給系統,這兩種供電方式存在差異。「福特號」航母用的路徑,週期長、能量損耗大,飛輪儲能裝置與電磁探測器配合的中間環節多,容易出問題,且一旦其中一條出問題,三條彈射器都不能用,可謂「一損俱損」。

殲-35艦載戰鬥機從福建艦上電磁彈射起飛。(圖/《新華社》)

根據美軍公布的數據,實際航母試驗過程中,連續彈射無故障次數僅達要求的1/10。而福建艦使用的電磁彈射裝置能量利用率可達70%至80%(「福特號」航母僅為60%至70%),且安全性、可靠性更高,即使一條發生故障,也不影響其他的使用。

「有人可能會說,福建艦剛剛入列,你憑什麼對它的性能優勢這麼有信心呢?」傅前哨表示,福建艦研製過程中已在地面上進行了長期多次實驗,根據對比,大陸自行研發的電磁彈射器安全性、可靠性、無故障彈射實驗結果數量等性能都超過蒸汽彈射器。相比之下,「福特號」沒有做大量地面實驗就匆忙將電磁彈射搬到航母上,在航母試驗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就只能不斷修復bug,至今仍未形成作戰能力。

福建艦入列對台海局勢也有重大意義。傅前哨表示,福建艦的部署可以在太平洋地區,也可以到印度洋。殲-35隱身戰鬥機等艦載機既能在福建艦上起降,也能在山東艦、遼寧艦上起降,這樣一來三艘航母都變成了隱身艦載機平台,靈活性大幅提升。「綜合作戰能力不僅是成倍數提升,而是成指數提升。」

2024年5月,福建艦完成為期8天的首航試驗任務。(圖/翻攝人民海軍)

此前美軍高級官員多次在公開發言中承認,若台海爆發衝突,美軍難以獲得制空權。傅前哨指出,在自知無法與大陸空軍爭奪台海制空權的情況下,美軍正謀求後退到關島和夏威夷,特別想利用關島來干涉台海事務。美軍認為,目前對付解放軍登陸部隊最有效的方法是從半島起飛轟炸機,或用核潛艇發射射程達900多公里的巡航導彈來攻擊解放軍目標。

「在福建艦入列後,如果解放軍在台灣島東面部署1至2支航母編隊,就能建立起一條牢固防線,通過艦載機來攔截轟炸機和巡航導彈,這就破解了域外國家干涉台海事務的能力。」傅前哨說。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