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境內目前共有兩處堰塞湖仍受密切監控。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的最新報告,馬太鞍溪堰塞湖及其下游水位穩定,連續多日未出現明顯變化;至於燕子口堰塞湖則因昨日開挖引流作業順利,水位已緩慢下降。

林保署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25日的水位監測結果顯示,水位高程維持在1019.6公尺,湖區面積約12.6公頃,蓄水量約150萬噸,溢流破壞後至今水位高程已下降119.4公尺。目前蓄水量降至溢流前的1.7%,水流穩定從溢流口排出,未出現異常情形。
林保署說明,監測顯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後,形成的天然壩體體積約1.1億立方公尺,目前下游溢流口坡度平緩,沒有潰決跡象;溢流口左岸尚有約1億立方公尺的土砂堆積在坡面,過去一個月僅崩崖陡坡局部崩塌,無明顯整體邊坡滑動跡象。林保署表示,會持續透過水位計監控湖區與下游河道,依據警戒機制及時發布災害預警。

至於燕子口堰塞湖,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與花蓮分署以及承包商晶富營造公司的努力下,昨(26)日除了將壩體降挖超過兩公尺,也順利開挖深槽線引流湖水,目前水位以每小時約三公分的速度下降,魯丹橋橋面上的溢流水痕也已退縮約兩公尺左右。
林保署指出,目前除了壩頂高度下降,引流水量也逐漸加強中。不過壩體主要由堅硬岩塊構成,結構穩定,引流水量尚未顯著削弱壩體結構,壩體也沒有潰決的跡象,但由於水位還未降至台8線靳珩隧道西口路面高程以下,因此將持續進行降壩作業,以更有效降低堰塞湖水位及蓄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