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離婚率創新高「未滿5年佔最多」 醫:多巴胺退去了!

分享:

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台灣離婚對數近年持續攀升,從2021年的4萬7887對增至2024年的5萬3469對,粗離婚率達2.28‰,創下2020年以來新高,在亞洲排名僅次於中國大陸。數據進一步顯示,40至44歲族群離婚人數最多,達9287人,而半數夫妻的婚姻撐不過8.3年。

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台灣離婚對數創下2020年以來新高,在亞洲排名僅次於中國大陸。(示意圖/Pixabay)
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台灣離婚對數創下2020年以來新高,在亞洲排名僅次於中國大陸。(示意圖/Pixabay)

統計資料指出,2024年離婚的婚齡中位數為8.3年,其中婚齡未滿5年即離婚者占33.6%,為所有婚齡層中最高;5年以上未滿10年的離婚比例則占23.6%居次。這顯示超過半數的離婚案例發生在婚後10年內。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分析,婚齡未滿5年的離婚比率超過三成,主要與「多巴胺效應」有關。他解釋,新婚初期的激情與浪漫通常維持1至3年,度過這段「多巴胺高峰期」後,婚姻將進入現實考驗期,面臨買房、育兒、經濟與家庭責任等壓力,加上雙方心理成熟速度不同、對未來期待落差太大,容易導致關係出現裂痕。

楊聰財強調,婚後1至3年雖然表面上是蜜月期,實際上卻是決定婚姻能否長久的關鍵時期。

新婚初期的激情與浪漫通常維持1至3年,度過這段「多巴胺高峰期」後,婚姻將進入現實考驗期。(示意圖/Pixabay)
新婚初期的激情與浪漫通常維持1至3年,度過這段「多巴胺高峰期」後,婚姻將進入現實考驗期(示意圖/Pixabay)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心理師陳柏翰表示,過去許多人因社會期待而進入「鬧鐘式婚姻」,或為了逃離原生家庭、為生子或追求物質安穩等因素結婚,往往在面對現實後,發現婚姻並非解決人生問題的萬靈丹,反而因家庭責任而壓力倍增。

陳柏翰指出,現代人離婚背後往往帶著更深的自我覺察,願意面對問題、勇於止損,當婚姻無法解決個人問題時,離婚反而成為重啟人生的選擇。

世新大學性別所教授羅燦煐認為,世代觀念已轉變,現代人更強調個人幸福與自主,婚姻不再被視為「從一而終」的終身契約,也不必為了家庭或孩子犧牲自我。當雙方價值觀、生活目標或個性難以調和時,選擇分開反而被視為更成熟的決定。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