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超熱!熱傷害就醫人數公布 勿輕忽脫水、中暑和熱衰竭嚴重恐致命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炎熱的夏天除了會令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有害健康,嚴重可能會致命!衛福部提供上週二(6/20)至昨(6/28)日熱傷害就診統計人次數如下。今(112)年6月截至6/28:總計488人,對比去年(111)年6月:總計280人次,增加208人。

  • 6/20:22人次
  • 6/21:28人次
  • 6/22:30人次
  • 6/23:28人次
  • 6/24:31人次
  • 6/25:28人次
  • 6/26:20人次
  • 6/27:28人次
  • 6/28:17人次

國民健康署說明,熱傷害是人處於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中或是劇烈的運動後,自外界接受的熱量或是自身產生的熱量無法適當地排除,造成人體的熱調節中樞失去作用,引起一連串的病態生理學變化:當熱壓力超過人體所能忍受的程度,就會產生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暈厥、熱水腫、熱衰竭與中暑等。

  • 脫水:當流失的水分多於攝入的水分時,人體就會脫水,輕度和中度脫水可以通過多喝水來改善,但嚴重脫水則需要醫療介入。但身體不能提早讓你知道「是否處在缺水狀態」,當你感到口渴時,就代表已經缺水了,甚至有些年長者在真的脫水前,不會感受到口渴。專家表示,當你不得不在炎熱的天氣下外出時,出門前就必須喝點水,否則無法滿足身體所需。專家提醒,在炎熱的天氣進入室內後,也還是要保持水分,喝足夠的液體來補出因流汗所流失的水分,因為慢性脫水會增加腎結石、尿路感染,及長期問題的風險。
  • 中暑: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急症,死亡率可達30%,需要醫師迅速地診斷與開始治療。中暑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與症狀。老人、小孩與缺乏空調設備的人,因缺乏應對環境熱壓力上升的能力,所以成為傳統型中暑的高危險群;需要在高溫高熱環境中勞動的人,如運動員、軍人、勞工,則是勞動型中暑的高危險群;傳統型中暑與勞動型中暑的治療並無差異。國健署指出,中暑的病人往往會有熱壓力的曝露病史,體溫會超過40℃,合併有中樞神經症狀(如瞻妄、意識改變、癲癇、昏迷)。值得注意的是,無汗症並非診斷的標準,因為有一半的中暑病人還是會流汗。熱急症的診斷必須排除感染症、內分泌異常(如甲狀腺風暴)、中樞神經異常(如中風)、中毒(如抗膽鹼毒性症候群)、藥物因素(如血清素症候群)。
  • 熱衰竭:水分流失與鈉離子流失,通常兩者的流失會同時存在。除了在大太陽下的戶外活動者,老人與高溫環境下的勞動者若未適時補充水分也可能引起熱衰竭;大量流汗後,若單純補充低張溶液而忽略鹽分的補充,也可能會引起熱衰竭。熱衰竭的症狀包括了頭痛、噁心、嘔吐、頭暈與倦怠,有時亦會引起肌肉痙攣,患者的核心體溫會上升,但一般鮮少超過40℃,熱衰竭的患者通常不會合併有意識改變等中樞神經症狀。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