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下艘航母必採核動力系統? 專家稱:兩因素決定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曹正仁/綜合報導

9日,香港《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資深安全分析師戴維斯(Malcolm Davis)指出,大陸下一艘航母最可能採取核動力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獲得遠程軍力投射能力,二是北京想要有世界級海軍。

「傳統航母需要各式後勤支援,其中包括補給艦,理想上還要有前線基地等,來維持航母的運作,但核動力航母卻不需要這麼多前線支援。」倘若大陸希望擁有一支世界級的海軍,那麼勢必要加強其全球投射能力。戴維斯說道。

解放軍已擁有3艘常規動力航母。(圖/今日頭條公號)

一般而言,常規航母需要各種航行中的後勤支援,包括伴隨的補給艦和全世界其他地區的軍事基地,大陸海軍在全世界顯然沒有美國那麼多的基地,無法在遠洋實時獲得修整和物資補充,而且常規動力航母在遠洋必需依賴補給船的支援。而核航母就沒有這麼多的限制,存放的彈藥和物資比常規航母更多,而且不需要像常規航母那樣動不動需要補充油料。

「無論從作戰,或是全球威望來說,核航母都具有很重大的意義,並將加強大陸海軍作為世界級海軍的聲譽。」此外,解放軍也為潛艦開發了艦用核反應爐,戴維斯對此有所補充。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資深政策研究員馬丁(Brad Martin)也認為,大陸下一艘航母很大可能採用核動力。他指出,大陸海軍未來的航母設計會有諸如電磁彈射器等先進系統,而這需要傳統動力航母難以提供的龐大發電能力。

不過,張貼在軍事社群媒體帳戶名為「南海浪潮」(South China Sea Wave)的文章說,負責打造下一艘航母的船廠已獲得必要的許可,但能否獲得必要的動力技術仍有爭議。文中並說,柴油動力航母比較適合大陸的發展需求。

有消息來源稱,解放軍已完成第4艘航母的設計,預計會讓它在2025至2027年間下水,而先前中國船舶集團(CSSC)曾表示,最快需要在2027年才能在核動力技術上獲得突破。

對此,不具名解放軍海軍消息人士也聲稱,他們預料它仍將採用傳統動力。

傳統動力航母和核動力航母相比,需要的維護較少,而且建造成本較低。此外,與常規動力航母相比,核動力航母續航力強,全壽命周期內,艦隻需在少數幾次大修期間更換核燃料,而福特級更是全使用周期無需換料,在航率更高,這相當於減少了航母的需求數量。

美國福特級航母全使用週期無需更換燃料。(圖/今日頭條公號)

而常規動力航母要保持較高在航率,燃油消耗量極大,且在遠海和大洋執行任務時,燃油補給壓力非常大,戰時更是十分危險。

目前全球現有的核航母,只有美國的尼米茲級(Nimitz-Class)和福特級(Ford-class)航母,以及法國的「戴高樂」號(FNS Charles de Gaulle,R91)航母。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