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常春月刊
不少人有這樣的經驗,原本平滑的臉蛋上,突然冒出一顆一顆的小小肉芽,可能長在眼睛下方,阻礙了視線,或是長在臉頰上,成了女性上妝時的一大障礙,而且摸起來凸凸的,令人感覺很不舒服,又不美觀。
其實,肉芽不只會長在臉蛋,也會長在身體的其他部位,每一種肉芽也各有其生長因素。究竟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長肉芽?肉芽可以預防嗎?一旦長了,有什麼方法能去除?
肉芽可分成5類 汗管瘤最常見
皮膚科醫師鄭百珊表示,醫學專業名詞裡,並沒有「肉芽」這個名詞,一般人所說的肉芽,其實是一種統稱,只要臉上有突起小息肉,就被稱為肉芽,所以,要先把這些長在臉上的肉芽分清楚,再進一步了解如何處置。
臉上突起物分成很多種,可能出現在臉部、眼皮、眼睛週圍、脖子等部位,如果依外觀、生長位置以及症狀,可分成以下幾類:
■汗管瘤:是最常見的臉部肉芽,多長在眼睛下方,呈現一顆顆突起物,青春期的女性,以及懷孕後受荷爾蒙影響的婦女較常見另外,體質也是汗管瘤發生的重要因素。
■皮脂腺增生:常見於臉上,一般都發生於皮脂腺分泌旺盛的人,而且隨著年紀增長,病灶也會緩慢增加。
■粟粒腫:若是一顆顆偏白色圓狀突起物,就是粟粒腫,主要是因為毛囊角質異常堆積而產生。
■扁平疣:主要因病毒感染造成,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生。
■日光性角化症:長期日曬所引起,可能有癌變風險。
■皮贅:也就是纖維上皮息肉,通常位於腋下、脖子等皮膚皺摺處。
保養品無法去除肉芽 雷射治療才有效果
大部分的肉芽不會感覺到不舒服,所以除非很在意外觀,否則不需特別處理,更不需自己買藥膏塗抹。不過,長肉芽的人,皮膚保養和一般人一樣,主要做到清潔、保濕即可,不要存有藉由保養品能去除肉芽的錯誤想法,去除肉芽,還是雷射才有效果。
臉上肉芽絕大部分屬於良性,所以除非擔心影響到外觀,醫師才會建議用雷射去除。鄭百珊提及,手術前,病人不必特別做什麼準備,通常汗管瘤、一般息肉以及皮脂腺增生,不會自然消失,可以用雷射去除,但術後還是會再長,主要是因為和體質、遺傳有關,所以很難從平時自我保健降低再發機會;而如果是粟粒腫(臨床看起來像閉鎖性粉刺),可在門診時用針將它挑出,即會恢復正常外觀。
扁平疣不適合雷射治療 日光性角化症小心癌化
並非皮膚有突起就可以做雷射治療,鄭百珊強調,如果是病毒感染的扁平疣,就不建議採用雷射,因為雷射治療的傷口多,很可能會導致病毒擴散。治療上必須以藥物為主,通常會給予冷凍治療及外用藥膏塗抹,部分病人會加上口服藥物,只有少數扁平疣病人,可能因自體免疫細胞攻擊自體遭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不需要治療就可痊癒。
此外,若是日光性角化症(又稱為陽光性角化症,屬於皮膚癌前期病變的一種),則在多年後會有癌化的可能,這類的病人建議要另外做治療並追蹤。
值得一提的是,孕婦也不建議做雷射治療,由於雷射會有小傷口,所以凝血功能障礙者,同樣不建議做;若有蟹足腫體質者也要禁止;若因為工作的需要,無法避免長期陽光曝曬,也最好不要做雷射治療,會因為日曬而導致皮膚反黑。
雷射治療術後照顧莫輕忽 防曬沒做好容易反黑
進行雷射治療前要注意,長期治療痘痘而使用A酸的病人,口服A酸要停用半年,外用A酸最好也要停用1~2週,再進行治療光敏感的病人則要在術前告知醫師。
如果病灶面積較大,建議分數次進行,兩次雷射的時間,建議間隔1個月左右,讓皮膚的傷口恢復得比較好之後,再繼續進行每次雷射面積也不要太大,若是治療面積過大,發炎的機率也更高,術後照顧更加麻煩。鄭百珊提及,雷射手術後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反黑,反黑時間長短與醫師磨的傷口深度、自我照護程度以及本身膚質有關,大約術後2、3個月就會褪掉。
臉上長肉芽是健康出狀況? 黃色瘤可能是血脂過高
有些人會問:「既然日曬對於雷射治療後的病人有嚴重威脅,是否冬天比夏天適合做?」其實,每一種治療都一樣,可能多少都會有副作用,最重要的的術後的保健工作,有心想去除肉芽的病人,即使選在日照較強的夏天進行治療,只要配合做好防護工作,一樣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臉上長肉芽,是否意味著身體健康出了問題?鄭百珊透露,汗管瘤與體質、荷爾蒙有關,並非身體異常造成,也不是生活作息不好而導致但是如果長在眼皮上,肉芽呈現黃色一片一片,稱為黃色瘤,這類病人可能要抽血檢查,檢測是否血脂肪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