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書璿/綜合報導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手術及麻醉的安全性不斷提升。48歲的張先生,本身沒有慢性疾病,也沒做過任何手術或麻醉,因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肺部腫瘤,決定在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胸腔外科接受手術。然而,過去看電影曾經見到男主角在手術中醒來,甚至有類似靈魂出竅的情節,他擔心自己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會醒來,於是在術前與麻醉科醫師巫鎮和醫師討論了他的顧慮。
圖/photoAC提供
巫醫師指出,雖然手術中甦醒的情況罕見,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但確實是可能發生的併發症。手術中甦醒可能對病患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也是麻醉科醫師所不希望看到的情況。他解釋,手術中甦醒的危險因子包括生理條件無法承受足夠的麻醉藥物劑量、先天基因條件或後天對麻醉藥物產生耐受性等。
過去,麻醉科醫師依靠病患手術中的生命徵象變化,如血壓、心跳、呼吸速率等,以及手術刺激程度,來判斷麻醉藥物的劑量是否足夠。但由於每個人對麻醉藥物的反應不同,麻醉深度過淺可能導致病患在手術中甦醒,反之麻醉深度過深則可能對大腦認知功能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然而,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現在麻醉科醫師已能夠利用腦波儀直接監控手術中病患的麻醉深度。腦波儀能夠提供數據化的麻醉深度指標以及彩色頻譜密度分析(DSA)資訊,反映不同麻醉藥物各自獨有的頻譜密度型態,顯示每一個瞬間病患麻醉深度的狀態。醫師根據這些資訊調整麻醉藥物的劑量,為每位病患、每次手術提供量身定制的「精準麻醉」。
巫鎮和醫師提醒,手術及麻醉的安全是醫師和病人共同的目標。他建議病患若曾經在術後出現呼吸困難、無法說話或睜不開眼等情況,或對手術中甦醒有所擔憂,應在醫師術前訪視時主動與醫師討論和溝通。這樣,醫師可以根據病患的需求和狀況,制定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腦波儀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麻醉的精準度,還降低了手術中甦醒的風險,為病患帶來更安全、更舒適的手術經歷。醫療團隊和病患之間的良好溝通也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的關鍵。透過這種合作,可以共同實現手術和麻醉安全的目標,為病患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