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書璿/綜合報導
台大醫院昨日發表5000例機器手臂手術成果,除了泌尿科、婦產科等傳統應用,更開發多項機器手臂創新術式,橫跨7大科別。吳小姐6年前發現唾液線腫瘤,害怕後遺症遲遲不願動手術,直到腫瘤長得比乒乓球還大,終於下定決心接受機器手臂手術,疤痕隱藏在髮際線下幾乎看不到,也沒有出現後遺症,總算解除她的心頭大患。
台大醫院於2011年裝設第1台「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系統,該年度共完成285例,之後台大癌醫中心、新竹台大分院陸續設置,手術量亦逐年增加,每年約500例,預期今年可達600例以上。目前台大體系共完成5104例機器手臂手術,以泌尿科最多,占比近4成,另有大腸直腸外科、肝膽外科、婦產科、耳鼻喉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各佔1成左右。
截至目前為止,台大醫療體系已經完成超過5000例機器手臂輔助手術,台大宣布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圖/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大體系迄今已完成5000例機器手臂手術,除了應用於傳統科別,也開發多項創新術式,例如活體肝贈捐贈微創手術、微創心臟手術、頭頸部無痕手術,這項里程碑不僅是數量提升,更重要的是品質提升。台大醫院今舉辦5000例機器手臂手術成果發表記者會,邀請多位接受創新術式治療的病友現身分享治療經驗。
今年35歲的史小姐9年前捐贈左側肝臟給父親,當時長輩顧及女兒留下疤痕不美觀,和醫師討論後選擇機器手臂手術,史小姐術後1周順利出院,也未發生沾黏等問題。台大癌醫中心副院長吳耀銘說明,肝臟捐贈者如採用傳統手術,傷口大約50公分、需住院10到14天,如採機器手臂手術,大約5到7天即可出院。
李先生是心臟二尖瓣閉鎖不全患者,他回想當時,術後回到病房後可以下床走路,沒有特別疼痛不適。台大心血管外科教授紀乃新說明,傳統心臟外科手術要開胸、鋸胸骨,術後需住院2到3周,疼痛和呼吸也需要時間恢復;如運用機器手臂從肋骨中間進入,不會碰到骨頭,術後照護時間大幅縮短,大約1周內可出院。
68歲的吳小姐多年前發現唾液腺腫瘤,因為擔心開刀會留疤、傷到神經導致臉歪嘴斜,6年來不敢手術治療,直到左側臉頰越腫越大,腫瘤已經比乒乓球還大,後來找上台大醫院頭頸腫瘤科主任楊宗霖,幾經考慮後,終於決定接受機器手臂手術。
楊宗霖說明,傳統手術會在耳朵附近留下超過10公分的疤痕,但臉部傷口不美觀,因此台大以機器人手臂搭配自行研發的系統,獨創領先全球的頭頸部「無創」術式,將傷口藏在髮際線後,幾乎看不到疤痕,這是過去沒辦法達到的層次;目前已取得全球專利並技移,希望向外推廣,造福更多頭頸部腫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