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團隊打造元宇宙手術模擬輔助平台,10分鐘內可將電腦斷層影像化為等比數位孿生模擬,讓醫師「透視」病灶,已完成百例臨床試驗,盼提升手術安全與效率。

電影「鋼鐵人」中常可看到,主角徒手操控漂浮在空中的機械藍圖與圖像資料,如今電影情節在手術房中上演。台大醫院外科團隊與台大資訊工程學者攜手研發元宇宙手術模擬輔助平台,讓外科醫師能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手術規劃與模擬,如同擁有「導航系統」般精確輔助。
「這就像開車有導航。」台大醫院外科部教授陳晉興會前告訴媒體,外科手術又比開車更加危險,且人體結構比道路更加複雜,所以不能只靠醫師經驗,「萬一遇到沒有經驗的醫師怎麼辦?」有經驗的醫師也是從沒經驗開始養成。
陳晉興簡報指出,團隊利用延展實境(XR)技術,10分鐘之內可以將病患的電腦斷層影像,轉換為1比1數位孿生模擬(digital twin),從手術前的規劃到手術中都可以運用,直接用「透視」的方式模擬。
陳晉興以單孔胸腔鏡手術為例說明,醫師透過XR輔助單孔胸腔鏡視野模擬,在病患身上標記合適單口傷口位置,按照標記位置手術下刀,臨床試驗80人收案完成,平均可減少13到14分鐘手術時間。
另外如肺結節手術,陳晉興表示,現在結節都很小,傳統需要在手術過程中不斷拍CT等來定位,患者持續暴露在輻射中,醫師也得穿上鉛衣才行,現在透過XR系統的定位輔助線以及病患身上的標記入針,不但可減少輻射暴露,還能縮短新手醫師學習曲線。

陳晉興指出,目前台大已累計約100例臨床試驗個案,同時已申請獲准可胸腔、腹腔、骨盆腔等部位,本來需要超音波、CT、MRI、正子掃描的手術,可以使用此技術,不過現行為自費項目,太簡單的手術就不建議使用。
此外,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說明元宇宙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潛力。他說,數位分身技術可用於模擬流行病傳播、政策評估及健康教育,打造虛實整合的國民健康防護網。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央社》元宇宙助攻醫療 台大打造手術模擬輔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