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生/「93閱兵」秀肌肉:解放軍科技恐超越美軍

分享:

文/羅慶生(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

中國大陸的「93閱兵」愈來愈讓全球軍事觀察者矚目。由於主辦單位強調所有武器皆為國產、現役且可隨時投入戰鬥,因而成為觀察解放軍現代化程度的櫥窗。雖然閱兵還沒正式開始,但提前曝光的各式新武器已經讓觀察者們驚訝。軍事行動的本質是戰略對話,這次大陸高調閱兵所要傳達的訊息,很可能是:我們軍事科技實力已經超越美軍。

軍事行動的本質是戰略對話,這次大陸高調閱兵所要傳達的訊息,很可能是:我們軍事科技實力已經超越美軍。(圖/央視)
軍事行動的本質是戰略對話,這次大陸高調閱兵所要傳達的訊息,很可能是:我們軍事科技實力已經超越美軍。(圖/央視)

例如兩款「超大型水下無人載具」(XLUUV)。其中一款漆上「AJX002」的編號,採泵噴推進器,長度約18至20公尺。另一款用防水布覆蓋,可看出直徑約為AJX002的兩倍,同樣呈魚雷狀,並採用了更先進的X型舵。

XLUUV多國都在研發。例如美國的虎鯨,已交付美軍測試;台灣的慧龍,已完成第一階段科研;日本也有。但這些XLUUV都是潛艦形狀。中國魚雷狀的XLUUV是另類思考,表示解放軍對AJX002的運用有不同戰術。如何運用?可以合理推估。

魚雷狀的AJX002類似俄羅斯研發的「海神」(Poseidon)。海神採核子動力,能搭載核子彈頭,故被稱為「末日魚雷」,屬於戰略武器。AJX002結構簡單,平台也不見防輻射設備,應非核動力。不過那麼長的彈身可以裝很多燃料或電池,如果能航行數百公里將不令人意外。彈頭也應裝有高爆彈藥,但不是直接攻擊對方潛艦。

因為即便中國的海洋水聲監聽系統(暱稱「水下長城」)能在數百公里外就發現可疑潛艦進入中國周邊海域,以魚雷時速50公里估計,打過去也要幾個小時,屆時潛艦早就不在。打港口可以,港口不會動,但只要簡單裝上防潛網,魚雷就進不了港區攻擊艦船。因此最合理的戰術,是潛行數百公里後懸停在適當深度,開啟被動聲納後安靜等待。只要偵測到附近有對方潛艦經過,即喚醒裝置,啟動推進器,衝向目標。讓對方潛艦在猝不及防下遭到摧毀。

這「等待-偵測-自殺攻擊」的模式有點像以色列的哈比(IAI Harpy)反輻射無人機。哈比發射後在空中盤旋,只要偵測到非己方雷達波,就會載著自身的高爆彈藥衝向該雷達。空中盤旋很耗油料,所以哈比在空中待不久,如果沒有目標,油料耗盡前須飛返基地。AJX002懸停海中可以靜候很久,部署十數枚,該區就將成為潛艦禁區。

AJX002機身上有掛環,可以由起重機吊進海中,無須使用魚雷發射器。因而只需聰明的AI晶片,不需要複雜的機械結構,屬於高性價比的消耗性武器。從預留兩個零的002序號來看,解放軍準備打造數百枚。如果要封鎖對方港口,可在數百公里外安全投放。或者預置數十枚封鎖特定海峽,潛艦要通過就將冒極大風險。

這兩款XLUUV為何重要?因為可以抵消美國核攻擊潛艦的優勢。

美、中隔個太平洋,如果開戰將以海、空軍為主。現在海、空作戰多以飛彈遠距攻擊,射程遠就是贏家,與載台本身性能反較無關。空戰殺傷鏈由預警機主控。因此,當中國有霹靂-15、霹靂-17等能遠距攻擊對方預警機的飛彈,而美國沒有;美軍空中優勢就消失。

93閱兵彩排畫面。(圖/央視)
93閱兵彩排畫面。(圖/央視)

為因應中國遠程飛彈的威脅,美國開始研究以太空系統取代預警機的技術。先進、昂貴的E-7預警機採購案取消。但為彌補太空系統上線前預警戰力的空缺,空軍將先採購海軍使用的E-2D來替換老舊的E-3。而中國以運-20為載台的空警-3000即將服役,能在更遠距離外感知戰場,殺傷鏈戰力將超過美國空軍。

同理,當中國有鷹擊-21這種難以攔截的高超音速反艦飛彈,而美國沒有;美軍水面戰力優勢同樣喪失。美國海軍不得不發展「分散式」作戰,來取代航母戰鬥群的集中作戰模式。這次閱兵還曝光了鷹擊-15、17、19、20等飛彈,顯示解放軍反艦飛彈家族非常完備。美國海軍要更傷腦筋了。

美軍唯一還擁有優勢的傳統武器是潛艦。水下戰場的感知依靠聲納,潛艦噪音愈小愈占優勢。美國海狼級與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的靜音技術遠在解放軍現役潛艦之上,是解放軍艦隊的嚴重威脅。中國第三代核攻擊潛艦095型雖有望成為維吉尼亞級的對手,但數量很少。第四代的097型已開始設計研發,095是否會大批量製造還要觀察。過渡期間有魚雷型的XLUUV,採預置模式可以封鎖對方港口或特定水域,採行進模式可以作為艦隊水下尖兵,能提早發現並消除對方潛艦威脅,有機會抵消美國核攻擊潛艦的優勢。

中國創新武器愈來愈多,自認軍事科技實力已超越美軍;應是這次「93閱兵」那麼高調的原因。去年11月,中國珠海航展大方展示各式高新無人機,筆者即注意到這趨勢,認為解放軍建軍目標已經從「備戰」改為「威懾」,各式新武器將層出不窮;「93閱兵」印證這推論。

如果中國真的改採「威懾」戰略,那麼依據威懾理論,除了「實力」之外,還必須有「必然報復的可信度」。(圖/央視)
如果中國真的改採「威懾」戰略,那麼依據威懾理論,除了「實力」之外,還必須有「必然報復的可信度」。(圖/央視)

因為「備戰」要保留實力,100分實力只表現70分;這樣才能在開戰時出其不意地擊敗對手。這是《孫子兵法》:「能,示知之不能」的「詭道」原則。「威懾」則要讓對方知道我的厲害,100分實力也要讓對方聯想成120分,才能嚇到對方不敢挑釁。

美國軍事戰略是「威懾」,所以軍事透明度很高。之前中國軍事戰略目標是「打贏一場高技術區域戰爭」,所以強調保密。至於哪種戰略較好?當然是前者。因為戰爭即便打贏也要付出代價,而威懾則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但前提是實力要夠強才行。

現在中國信心滿滿,意圖透過「93閱兵」讓所有潛在對手知道,今日的解放軍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這是展示「實力」的戰略溝通。外界會感到震撼,因為印象中只有70分的解放軍,怎麼突然變成120分?其實並非突然,而是醞釀已久。

如果中國真的改採「威懾」戰略,那麼依據威懾理論,除了「實力」之外,還必須有「必然報復的可信度」。這表示未來解放軍對任何侵犯其領土、主權的軍事挑釁,包括美軍的「自由航行」,都將不會示弱。軍艦間的激烈對峙或電磁波頻譜的攻防可能發生。「93閱兵」後的西平太洋或將出現戰略新局,衝擊美國的「印太戰略」。美國如何應對?美國盟邦又將如何應對?值得密切觀察。

※以上言論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