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3)日舉行記者會指出,Uber、yoxi、Line Taxi等三大叫車平台的取消費制度存在諸多爭議。消基會表示,不少消費者反映,因定位誤差或司機提前抵達等因素未能及時上車,不僅訂單會被取消,還需支付取消費,引發消費者不滿。

消基會指出,即便消費者選擇自行取消訂單,也難以避免糾紛,平台通常會立即扣取「取消費」。且目前叫車平台多只能透過文字客服進行,處理速度緩慢且常見「罐頭式回覆」,甚至要求乘客自行舉證司機錯誤,讓消費者申訴困難重重,在爭議中處於不利地位。
消基會說明,目前三大叫車平台的取消費規定各有不同。Uber規定乘客在預約後超過3分鐘取消,或司機抵達後等待超過5分鐘,需支付40元取消費;Yoxi若乘客取消或超過3分鐘未上車,收取40元、預約行程取消則收取80元;Line Taxi則是乘客在司機抵達後取消,或等候3分鐘未上車,皆收取40元,若為機場專車,取消費最高可達300元。

從規則設計來看,業者普遍採取「短時間等待+固定費用」的模式。對此,消基會發行人胡峰賓指出,乘客遲到就必須付費,但反觀司機遲到或臨時取消,平台多半僅提供「重新派車」,卻無相對應補償措施,缺乏對等的保障機制。
消基會秘書長陳雅萍則強調,現行取消費制度是由業者片面訂定,且標準不一,也未經合理計算或外部監督。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在叫車時往往無法清楚得知取消費收費條件與細節,資訊揭露嚴重不足。她表示,根據《民法》,若延遲履約的原因不在消費者,依法無需承擔違約責任,實際狀況中,乘客可能因交通堵塞、天氣惡劣、定位誤差等原因未能準時上車,平台卻不問情由逕行收費,顯然不合理。

對此,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呼籲主管機關應主動介入,制定統一、公開且合理的取消費收費機制,避免業者各自為政,並要求平台在乘客下單前,以明確方式揭露所有潛在費用,確保消費者享有完整知情權,同時建立有效、便利的申訴與救濟管道,讓消費糾紛能妥善處理。
消基會也提醒消費者,面對爭議情境時,可以採取以下方式保護自身權益:
保留證據:截圖叫車紀錄、通話內容、扣款通知等,以利申訴。
善用客服與申訴管道:若認為收費不合理,應向平台申訴,必要時向地方政府消保官或消基會反映。
選擇資訊透明業者:多比較不同平台的收費規則,選擇資訊揭露清楚、制度較合理的服務。
即時溝通:如遇司機遲到或定位誤差,應立即透過App內的「打電話」或「傳訊息」與司機確認,以此保留證據,降低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