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台灣光復80週年,大陸方面不僅盛大舉辦相關紀念活動,更在24日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就在光復紀念日次日,中美雙方領導人即將會面前夕,大陸《新華社》26日晚間發表「台灣問題的由來和性質」為題的2500餘字、署名「鍾台文」的文章,表示「只要不分裂國家,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雙方完全可以坐下來對話溝通,化解矛盾,累積互信,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翻開新的一頁。」

《新華社》該篇署名文章除前言與結語外,一共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歷史不容篡改,台灣屬於中國地位已定」、「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從未改變」、「台灣問題必然要由中國人自己解決」。
前言部分主要界定台灣問題的性質與歷史成因。文章強調,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是上世紀40年代中國內戰遺留的問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內部事務,必將隨著民族偉大復興而徹底解決。
文章第一部分說明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歷史經緯,透過歷史與考古證據,論證中國歷代中央政府對台灣的管轄權。文章自公元230年三國時期吳人沈瑩所著《臨海水土志》留下的關於台灣最早的記述談起,一直到1885年清朝政府改設台灣為中國第20個省,表示「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歷史經緯清晰」,強調中華民族歷史上對台灣的開發與建設。接著梳理1895年日本透過《馬關條約》非法竊取台灣及澎湖列島開始,一直到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宣告「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並在台北舉行「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止,表示「至此,中國從法律和事實上收復了台灣,台灣光復、回歸中國,其他地位問題已徹底解決。」

文章第二部分回溯台灣問題的根源與演變。重申台灣被割讓源自於「民族弱亂」,強調台灣同胞在這過程中與全體中國人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的反抗。文章表示,台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岸同胞應共同銘記與維護。隨後闡明台灣問題長期化的直接原因為內戰的延續以及外部的干涉。
文章第三部分強調台灣的國際與法律地位,說明中國主權從未改變,並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文章第四部份則指出台灣問題的必然性以及解決路徑。文章表示,兩岸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雙方以「九二共識」明確界定兩岸關係的性質,充分表明兩岸中國人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文章強調,「歷史事實充分證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台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能改善和發展,台灣同胞就能受益;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會緊張動盪,台灣同胞切身利益就會受損。」

文章強調,「只要不分裂國家,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雙方完全可以坐下來對話溝通,化解矛盾,累積互信,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翻開新的一頁,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凝聚共識!」
文章最後表示,「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兩岸同胞一定能夠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共用民族復興偉大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