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公布113年各大醫院器官移植手術數量排行,其中腎臟移植案例僅400多人,移植比率極低,但 台灣洗腎患者人數高達9萬7千多人,相差甚多。專家指出,腎臟來源不足是主因,加上腎臟移植手術健保給付僅數萬元,遠低於洗腎治療。相較之下,醫療院所收治一名洗腎患者每年可獲約60~70萬元健保給付,使洗腎產業成為醫療體系中的「金雞母」。

台灣曾被稱為「洗腎王國」,112年透析人數達9萬7,262人,健保支出447億元,113年洗腎人數雖略降至9萬7千人,但醫療支出卻創歷史新高,達460億元。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前健保署長、腎臟移植權威李伯璋表示,隨著人口老化,糖尿病患者增加,相關醫療支出已成「無底洞」,且患者人數增加也可能影響洗腎照護品質。
洗腎產業背後牽涉龐大利益,已出現財團化現象。據了解,部分金主嗅到商機,提供資金協助醫師開設洗腎中心,採取拆帳方式經營,使醫師收入遠高於在醫院執業。此外,尿毒症患者多在大型醫院就醫評估,但當需要長期洗腎時,因大醫院病床有限,醫師往往會推薦患者轉至診所或洗腎中心,坊間曾傳出每介紹一名洗腎患者就有「行情價」的傳聞。
對此,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反駁,認為這種「陰謀論」抹滅醫事人員努力,強調近年內科醫師招募困難,醫療人力斷層持續惡化,應給予正面鼓勵。他指出,目前排隊等候腎臟移植的病友近9千人,但每年僅400多人獲得移植機會,問題核心在於器官捐贈風氣仍待加強。

針對外界質疑洗腎中心不願轉介患者接受移植,器捐中心董事長、雙和醫院院長李明哲持不同看法。他表示,早年登錄腎臟移植的名單僅2千至3千人,如今增至近9千人,占洗腎人口一成,整體登錄率明顯提升,並非診所不願轉診。
李伯璋坦言,腎臟移植個案偏低是「醫界不可說破的秘密」,部分內科醫師因不瞭解腎臟移植對患者生活品質的巨大改善,未積極告知患者移植的好處。事實上,台灣腎臟移植成功率不輸歐美國家,十年存活率高,患者多能重返職場。
李明哲強調,腎臟移植停滯不前主因是腎臟來源不足,醫界期望能比照活體肝臟移植標準,放寬捐贈條件從現行「五等血親及配偶」擴大至「五親等姻親」,以增加腎臟來源,造福更多洗腎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