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即將邁向100週年,今天公布新的15件「台大百大貢獻事蹟」,時任公衛所長陳拱北等人提出「全民健保」政策方向,以及日治時代延續至今的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入列。
台大將於民國117年迎接百年校慶,113年11月公布24件百大貢獻事蹟,包括首名獲諾貝爾獎的台灣人李遠哲、稻作改良促成蓬萊米培育、烏腳病防治等。
事隔一年,台大校長陳文章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第2波百大貢獻事蹟共15件,其中包括「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的倡議與建制」,由時任公衛所長陳拱北提出政策方向,後續多名教授參與政府政策規劃。如今全民健保已成為台灣社會安全與醫療保障的重要基礎,受到世界關注。
另一件事蹟是「台灣原住民知識傳統的確立-從調查分類到夥伴關係」,可追溯自日本殖民統治時代(1928年)移川子之藏成立的土俗人種學講座,伊能嘉矩收集大量文獻,以及戰後逐步轉型為知識共構,奠定為專業學科。
電機系教授李琳山推出全球首套中文語音辨識系統,讓電腦首次能「說出」華語,他研製的「金聲三號」比Apple Siri早了16年,備受國際推崇,也入列台大百大事蹟之中。
另一個入選百大的事蹟是「推動感染控管,引領台灣防疫新局」,涵蓋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H1N1(流行性感冒)、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等疫情中,台大教授謝維銓、張上淳等人在感染防治體系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陳文章表示,百大貢獻事蹟都經過嚴謹遴選,象徵全體師生及校友近百年來的努力。台大也盼能募集到100人捐款新台幣1000萬元以上,成立「創校百歲基金」,用以攬才、留才、學生的獎學金及校園硬體建設上,目前已有80人捐款。(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