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70多歲婦人近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糞便有血或黏液等症狀,甚至在家中蹲整天馬桶都無法排便,直到因身體虛弱無力,家人緊急將她送往大甲李綜合醫院急診,經檢查確診大腸癌。

該名婦人最近上廁所型態出現變化,不僅有血便情形,有時還便秘一整天沒上廁所。日前她在家中因便秘、如廁不順,身體虛弱導致頭暈不適,家人見她全身無力,趕緊送往大甲李綜合醫院急診。肝膽腸胃科醫師賴大豊說明,婦人雖然多年前曾做過腸胃鏡檢查,但對近期異常狀況不以為意。住院期間安排胃鏡、大腸鏡等檢查後,發現婦人有出血性胃炎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在腸子內也看到至少5公分大小的腫瘤。切下少許組織化驗後,研判是大腸癌,還伴隨嚴重內痔出血,目前正在進一步治療中。
賴大豊進一步說明,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且不少人認為腹痛或大便型態改變,只是短期不適或者吃壞肚子,因此不會在意。但若有出現7狀況,包括糞便形狀、顏色、質地異常、腹部脹氣、絞痛不舒服、排便習慣突然開始腹瀉、便秘,症狀只要超過兩個禮拜以上,都要特別注意。
針對高風險族群,賴大豊解釋,包括喜歡吃肉、吃燒烤,卻很少吃蔬菜水果的人,或是體重過重、過量吸菸、喝酒,以及曾經有大腸息肉、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族群,都需要特別留意。他建議民眾要定期接受免費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保持正確衛教觀念,才不會錯過大腸癌的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