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到爆!專家曝「熱中暑」嚴重恐致命…6族群最危險:2飲料絕不能喝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王芊歷/綜合報導

國健署傳授4招喝水方法,保持身體健康。(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酒精與含糖量高的飲料避免過量攝取。(圖/示意圖/Pixabay)

炎熱的夏季讓全台陷入35、36度的高溫,悶熱的天氣型態將導致熱傷害的情況發生,除了最常見的中暑之外,還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等,如果沒有好好的治療,恐怕會引起器官衰竭,死亡率甚至超過30%。對此,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說明了3大要訣,包括保持涼爽、補充水分以及提高警覺

吳昭軍署長指出,為了對抗夏季的熱傷害,有3大要訣務必熟記,首先是保持涼爽,民眾可以在穿著上隨著天氣改變,其中淺色、透氣、寬鬆的抗紫外線上衣,就十分適合夏季。因天氣過於炎熱,許多民眾喜歡待在室內吹冷氣,而掛上窗簾、關掉不必要的電器也能避免熱空氣的產生,加上通風設施就會更涼爽了。

根據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含糖飲料」與「甜食」都是導致大腸息肉發生率增加的原因。(圖/取自PEXELS)
酒精與含糖量高的飲料避免過量攝取。(圖/示意圖/Pexels)

第2是補充水分,吳昭軍提醒,民眾千萬不能養成口渴才喝水的習慣,成人方面則可每日飲用6至8杯(240ml/杯)的白開水,無論活動強度如何,隨時補充水分才能防止熱傷害。此外,每日攝取適量的蔬菜水果也是其中的方法,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至於酒精與含糖量高的飲料則避免過量攝取,以免讓體內的水分流失得更快。

吳昭軍提到,在提高警覺方面,危險族群包括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慢性病患者、65歲以上的長者以及嬰幼童,在炎熱的夏季應適當的休息和喝水,長者與嬰幼童也應避免選擇上午10時至下午2時之間外出。他接著說,熱傷害的警訊有體溫明顯變高、皮膚乾熱泛紅、心跳加速等,更嚴重的話甚至會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抽筋、昏迷等,此時務必儘快就醫。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