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投開票後會變什麼樣? 4大關鍵讓你知

分享:

民進黨強推大罷免的原因,是因為不服輸,想推翻2024年立委選舉後立法院呈現「朝小野大」。然而,7月26日、與8月23日2波罷免案投開票後,立法院會變成什麼樣?執政的民進黨是否能主導立院?在野黨是否還能扮演好「問政」、「監督」的角色?有4大關鍵值得了解。

國民黨反罷免。(資料照/中天新聞)
國民黨反罷免。(資料照/中天新聞)

7月26日將針對首波24位國民黨籍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進行投開票,8月23日對南投縣2位國民黨籍立委罷免案進行投開票。

立法院總席次113席目前各黨席次分配,國民黨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無黨籍2席。藍綠席次呈現52:51。但2席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陳超明都配合藍營運作,使得實力呈現藍54:綠51的局面;若再算上「藍白合」,就呈現在野62:51。

關鍵一,若罷免投開票後,藍營被拉下12席,直到「補選前」,朝野實力立即翻轉為50(藍40+白8+無黨2):51。立法院立即變成民進黨為多數黨,換言之,國民黨的「生死線」即為12席。

「補選後」,只要民進黨拿下6席,朝野實力演變成56(在野黨):57(執政黨),即代表民進黨在立法院實質過半,可自行決定任何事不受影響。

關鍵二,如果罷免案未通過,這一屆區域立委直到任期結束前,任何人都不能再對該名立委提出罷免。

關鍵三,遭到罷免通過的立委,依法規定,應自投票結果公告日起解除職務,且4年內不得再擔任同一選舉區的同一公職人員候選人。當事人形同退出政壇第一線。

關鍵四,若立委遭罷免,該選區何時補選?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1條規定,罷免案經投票後,選舉委員會應於投票完畢7日內公告罷免投票結果。罷免案通過者,被罷免人應自公告之日起,解除職務。

前項罷免案通過後,依規定應辦理補選者,應自罷免投票結果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完成補選投票。但經提起罷免訴訟者,在訴訟程序終結前,不予補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罷免案的費用相當可觀,中選會透露,若立委罷免案以每案2000萬元計算,目前已成案的26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與1件公投案,最高共需花費約16.2億元。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