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顧立雄28日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進行報告,並備質詢。繼踢爆「國軍服裝供售站委商經營案」評審轉任得標的興采實業公司獨董之後,民眾黨立委再度質疑,2020年到2023年由全聯得標的陸軍部分「國軍服裝供售站委商營運案」開口式合約採購案,預算編列36億9200萬元,決標金額卻多達52億8900萬元。對此,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提出看法。

張競今(29)日在臉書貼文寫道,立法委員黃國昌質疑陸軍軍服供售案最後得標金超過採購預算金額,其實當初全聯得標時,媒體都曾經高調報導,而且亦可透過網路搜尋,得知海、空軍的軍服供售,是由紡織業大廠裕隆旗下嘉裕西服得標,而整個服務標案已經完成期限結案;如今被立委質疑相關細節,經過1天之後,全聯與國軍業管單位都無法儘速釋疑,確實是讓人難以理解。
張競表示依據常理,當得標金超過採購預算金額時,各項採購法規必然是有具體規範,究竟要宣佈流標,抑或是要追加預算、補足差額,亦必有章法可循。全案執行過程來龍去脈要經過多人之手,絕無可能隻手遮天;結案報銷的業管幕僚,更不會冒著行政懲處與違反法律風險,胡亂便宜行事。

張競指出,但為何全案遭致質疑至目前為止,不論是全聯抑或是國防部都無法儘速釋疑?到底問題出在哪個環節?軍服採購連續浮現社會無法接受、遭人物議疑點,全聯的商譽有可能受到影響固不待言,若是不能儘速釋疑,將有可能使國軍採購作業公信力再度受創。
此外張競表示,所幸本案是在7月26日大罷免政治風潮投票後,才被立委端上檯面,否則必然會引發諸多政治聯想,對選舉結果也有可能產生難以預期的效應。總而言之,全聯與國防部業管幕僚單位沒有儘速釋疑,絕非危機管理正確應對公眾質疑應有的反應,確實存在值得檢討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