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忠菲(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
台灣「大罷免」已進入一周倒數計時。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台灣媒體避談「大罷免」與美國這一敏感話題的現象,出現一些變化。

信號之一,媒體出現一種說法,認為在下周六對24位藍委舉行的「罷免投票」之前,美國一直還沒有公布對台灣的關稅稅率,這似乎暗示「在幫民進黨解套」。
信號之二,出現關於賴清德計畫於8月到訪南美洲巴拉圭,可能「過境」美國的訊息,已經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有媒體報導說,美國國務院現在強調,最終的決定權在美國總統川普手中。也有媒體「打圓場」說,賴清德出訪南美,是有意把自己與第一火線,「拉開距離」,以「跳脫大罷免戰場」。
一個現象是,在這次「大罷免浪潮」中,美國的影子似乎不那麼明顯。這該如何看?本文認為,對「大罷免」與美國的關係,可從以下幾點進行觀察。
一、美國對台灣的「民主輸出」,以美國利益為本體
「民主輸出」是美國對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CRS)《2021報告》,近年來,美國對「台灣的民主化進程」,進行了「長期而有力的支持」。某種程度上承擔起為台灣民進黨執政當局,提供「合法性背書」的功能(如國際民主協會NDI在台灣的活動,國際開發署對黑熊學院的援助等)。
現實中,從川普1.0時期,再到拜登政府,美國通過國會涉台法案、政要的講話、出訪、智庫輿論等,多方對民進黨進行「扶持」,台灣當局也以「成為美國眼中的民主模範生」自居。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對台灣的「民主輸出」是以美國利益為本體的。美國對台灣「民主輸出」的運用,包括影響台灣政黨政治。如馬英九執政時期,民選「總統」要登太平島視察,當時美國AIT即三令五申,明確表態反對。又如在美國支持下,民進黨對香港「民主事件」的高姿態介入,是蔡英文贏得2020年大選的關鍵。再如這次賴清德,從被提名、當選到執政,其間反反復復出現的「疑美論」,「疑賴論」等,反映出美國對台灣民主介入之深。台灣民眾譏之為「被馴化的台灣民主」。
美國政客曾公開說:美國本身就是意識形態。美國對台灣的「民主輸出」,已經發展到赤裸裸地維護美國本體利益的程度。
二、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實質就是繼續「搞選舉」
民進黨是以「雙少數」執政。這一現實決定民進黨當前需要繼續「搞選舉政治」,以否定「既有的選舉結果」。
從布局看,「大罷免」是民進黨當局為鞏固其執政所推出的「三板斧」之一。即:「賴17條」、「大罷免浪潮」、「紅色供應鏈」。彼此之間是「環環相扣」的。賴清德在「團結十講」中,對此有所展現。只是講了「四講」,就被叫停了。
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其邏輯是:民進黨將維護「台灣安全」,應對「中國威脅」,列為首要前提。民進黨隨時可引發「兩岸海嘯」。此外,民進黨能夠充分滿足美國提出的「防衛韌性需求」,無論是「全民防衛」,還是提升軍費預算。民進黨認為,其「親美抗中」路線,更符合美國「體現台灣民主價值」的需求。因此,民進黨自認為有「底氣」,在扮演美國劃定的「地區安全角色」的同時,可以在推出「賴17條」之際,將「大罷免」一併推出,以維持其執政穩定。
三、美國謹慎觀望,對大罷免表現出「徘徊」。
美國對「大罷免」,總體上持「謹慎」觀望態。基本做法可以歸結為,一方面「不顯山露水」,對「大罷免」,保持迴避,另一方面,也有意留下一些「蛛絲馬跡」,顯示美國「沒有缺席」,給當前台灣政黨政治,留下一些「想像的空間」。
現象之一,美國表現出對民進黨「支持的減弱」。一個例證是中美第一輪經貿會談時,川普冒出一句「中美經貿關係與和平統一關係」,表現出對「台獨支持的減弱」。另一個例證,是川普政府表達的,以中美經貿關係為重點,減少在台灣問題上講話的姿態。
現象之二,美國對「大罷免」的謹慎態度。最具代表性的是2025年3月13日,17項「國安」措施的推出以及美國的反應。
民進黨當局宣稱,「賴17條」的目的,旨在對抗中國大陸的「脅迫和惡意影響」,重點是在防範「統戰滲透」,推動全民防衛計畫,擴大民間組織如黑熊學院的民防培訓等。紅色供應鏈部分,強調「經濟安全」,強化半導體供應鏈自主性。
截至2025年4月,美國國務院未對17項「國安」措施發表公開評論。美國發言人沉默40天才發聲,其含義在於避免為17條背書,避免被中國解讀為支援「台獨」的挑釁行為,也是顯示,川普政府可能降低對台海事務直接介入意願的一種方式。
布魯金斯等美國智庫的整體解讀為:美國對「大罷免浪潮」保持謹慎。擔心賴清德試圖以「抗中」議題,轉移台灣社會注意力,以及擔心民進黨動員綠營支持者,國民黨和民眾黨對「大罷免」進行「反制」,加上台灣經濟困境,這些效果的疊加,將「傷害台灣的民主形象」。日本《讀賣新聞》等也指出,對「賴17條」和「大罷免」的沉默,「可能反映了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謹慎調整」。
四、結論
美國不僅在地緣政治上打台灣牌,同時也打「台灣民主牌」。美國對台灣的「民主輸出」是虛偽的,是以美國利益為本體的。美國在「大罷免」問題上的「小心翼翼」,折射出美國與民進黨當局關係複雜化。
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通過大罷免,將看清民進黨的「獨裁」本質。民進黨當局謀劃的,以攪亂兩岸關係為主要目標的「安全海嘯」,將進一步「失靈」。
民進黨試圖以「繼續選舉」,維護其「事實台獨的政治正確」,本質上離不開「外部干涉」的支持。要警惕民進黨在這方面鋌而走險。
※以上言論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