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首位「校學士」!跨理工學院狂修「逾170學分」 畢業證書典藏校史館

分享:

實習記者邱鈺庭/綜合報導

台大今(25)日舉行112學年度畢業典禮,今年焦點之一是台大首位「校學士」畢業,原本主修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的賴奕達,跨域學習土木系及社會科學修得逾170學分,獲台大校學士學位,畢業證書將被台大校史館典藏。

台大今(25)日舉行112學年度畢業典禮,今年焦點之一是台大首位「校學士」畢業。(圖/台大提供)

原本主修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的賴奕達,因對交通感興趣,且非常明確知道自己想將地理GIS技術運用在交通專業上,因此必須多修運輸規畫、鐵路相關課程,有利於運用校學士制度安排學習模組。

賴奕達跨域學習工學院土木系、及社會科學領域的課程,5年來取得超過170個學分,成為台大「校學士」第一位畢業生。(圖/台大提供)

賴奕達跨域學習工學院土木系、及社會科學領域的課程,將空間資訊科技應用在鐵路運輸、東亞研究、輿情蒐集等領域專長,整合出一套以自己志趣出發的跨領域的新興課程模組「空間政策與規劃科學領域」,5年來取得超過170個學分,並在此多元基礎上撰寫《鐵路立體化的都市縫合效果:評估程序建立與實例分析》學士論文,榮獲臺大學士論文獎,畢業成果既具跨域廣度也富專業深度。

被問到修課期間是否遇到困難,賴奕達坦言,有時某些必修課程沒有開成,必須透過學校彈性制度來解決,像是校學士是以個人為單位來做修課計畫審核,如果老師開不出課,可以跟學校討論是否可以採用相近課程代替,當然過程都很順利,最後也獲得畢業證書。

賴奕達說,目前已錄取台大地理系念碩士班,希望未來可執行鐵路立體化研究,看能否改變都市結構,或確實達成都市縫合的效益。

據了解,台大在前校長管中閔任內推動「校學士」制度,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跳脫傳統科系的框架,於111學年度開始推行新型態雙主修制度,讓學生可以自行規畫跨領域課程組合,並且在完成研讀後獲頒校學士學位。

台大表示,新制實施2年以來已有來自各學院50位同學就讀,包括人機互動、國際經貿暨工商心理學等新興自訂領域,充分展現學生自主、跨域、創新的能量與實踐力。

校學士學位懶人包。(圖/台大提供)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