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新和德基金捐助成立的好食好事基金會,9日舉行「食農創生計畫」訪視活動,捐助人代表魏應充親自走訪百年醬油廠「新和春醬油工廠」及「路葡萄莊園」,以「業師」身分提出經營解方,盼協助返鄉青年找到突破方向。


化身業師 親授經營心法
魏應充此行首站來到創立於1921年的「新和春醬油」,現任負責人第四代傳人張又升,十年前從航太系畢業後,毅然返鄉接手阿祖傳下來的百年手工醬油廠,堅持遵循古法乾式釀造工藝釀造具有傳統「醍醐味」的醬油,對於如何行銷較沒有概念,「魏董與團隊到訪,帶來很多新思維。」
隨後前往埔心的「路葡萄莊園」。第三代黃俊仕投入十多年建置自動化溫室系統,穩定產量並推動觀光,打造400公尺葡萄藤隧道吸引遊客。
成果豐碩 助28團隊突圍
好食好事基金會由頂新和德基金捐助,自2022年推動「食農創生計畫」以來,已輔導28家青年團隊,完成84場專屬輔導與360人次培訓,協助籌募資金逾489萬元,達成率高達226%。今年度更以「食農新四力」為題,協助入圍的八組團隊完成產品開發與銷售循環,涵蓋傳統工藝、智慧農業、品牌再造等多元領域,為台灣食農創新注入強勁動能。


擴大影響力 青年不必漂泊
頂新和德基金捐助人代表魏應充受訪時表示,青農返鄉經營能否成功,取決於市場機會與成本結構,好食好事基金會也在思考如何結合彰化旅遊,協助團隊拓展市場。集團也可透過經驗分享,在包裝設計與產品行銷上與青農交流,幫助青年返鄉投入,帶動地方創生。
另外,他觀察到氣候變遷對產業帶來的挑戰,以及線上銷售對青農團隊行銷的迫切性。以這次參訪的葡萄園為例,颱風造成設施嚴重受損,導致苗木無法下種,反映出高經濟作物在生產上對設施依賴甚深。未來需透過更完善的設施支持,並在與政府的溝通中尋求協助,以保障產業發展。
好食好事基金會秉持「更透明、更健康、更永續」的理念,期盼達成「處處有好食」的願景。透過捐助人代表的親身指導與計畫推動,不僅點亮了青創團隊的前行之路,更為台灣食農產業開啟永續發展的新篇章。